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4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对象与内容 | 第7-9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四、研究目标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五、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1-12页 |
六、创新点及难点 | 第12页 |
七、关键词阐释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:关于中国油画“本土化”的几个问题 | 第14-23页 |
第一节:概念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:中国油画“本土化”产生的时代背景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:中国油画“本土化”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第四节:当代中国油画“本土化”进程中主要画家略述 | 第17-22页 |
·张冬峰油画 | 第17-19页 |
·陈和西油画 | 第19-21页 |
·尚扬油画 | 第21-2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:“隐士”洪凌的艺术分期与其油画语言表现特色 | 第23-37页 |
第一节:洪凌的艺术分期 | 第23-28页 |
·980-1988 | 第23-25页 |
·1988-1998 | 第25-27页 |
·1998 至今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:中式美的追求 | 第28-33页 |
·摒除外光 | 第28-30页 |
·散点透视 | 第30-31页 |
·由黄宾虹的“积墨”到洪凌的“积油彩”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:洪凌山水油画的语言特色 | 第33-36页 |
·平面积抹之美 | 第33-35页 |
·苍莽气象之美 | 第35-3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:洪凌油画的地域化呈现及其隐逸山水精神 | 第37-53页 |
第一节:“皖南”与洪凌 | 第37-42页 |
·“隐居”皖南 | 第37-39页 |
·皖南地域因素在洪凌山水油画中的呈现 | 第39-42页 |
第二节:晋人山水诗与洪凌山水画 | 第42-45页 |
·从谢灵运山水诗到洪凌山水画 | 第42-43页 |
·洪凌山水油画的“隐逸”性 | 第43-45页 |
第三节:洪凌油画中呈现的山水精神 | 第45-52页 |
·意象营造显现山水特质 | 第45-47页 |
·气韵表达显现山水氤氲 | 第47-49页 |
·洪凌山水油画中的几种境界 | 第49-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:多元化艺术背景下洪凌油画“本土化”的价值与影响 | 第53-62页 |
第一节:当代多元化艺术背景对本我绘画语言的迫切需求 | 第53-57页 |
·绘画语言的确立对画面趣味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·洪凌山水油画对当代“本土”油画创作的启示 | 第55-57页 |
第二节:洪凌隐逸山水精神的当代意义 | 第57-60页 |
·洪凌山水精神对当代风景油画的价值 | 第57-59页 |
·洪凌山水精神对当代风景创作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论文图片来源 | 第67-69页 |
附录一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附录二:作者赴皖南采访洪凌对话录 | 第70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