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玻璃粉制备玻璃陶瓷及反应析晶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·以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玻璃陶瓷 | 第11-13页 |
·废玻璃 | 第11页 |
·粉煤灰 | 第11页 |
·磷渣 | 第11-12页 |
·钢铁炉渣 | 第12页 |
·镍渣 | 第12页 |
·铬渣 | 第12-13页 |
·其他固体废弃物 | 第13页 |
·固体废弃物制备玻璃陶瓷的种类 | 第13-14页 |
·堇青石玻璃陶瓷 | 第13页 |
·硅灰石玻璃陶瓷 | 第13页 |
·透辉石玻璃陶瓷 | 第13-14页 |
·氟闪石玻璃陶瓷 | 第14页 |
·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整体析晶法 | 第14页 |
·熔融-烧结法 | 第14-15页 |
·溶胶-凝胶法 | 第15页 |
·反应析晶烧结法 | 第15页 |
·玻璃陶瓷的析晶过程 | 第15-17页 |
·晶核的形成 | 第16页 |
·晶体的生长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| 第19-24页 |
·实验所用原料及仪器 | 第19-20页 |
·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20-22页 |
·玻璃粉末的制备 | 第20-21页 |
·析晶促进剂的合成 | 第21页 |
·各玻璃陶瓷的制备 | 第21-22页 |
·玻璃陶瓷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检测 | 第22-24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| 第22页 |
·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| 第22页 |
·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| 第22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2页 |
·维氏硬度测试 | 第22-23页 |
·能谱分析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反应析晶法制备硅灰石玻璃陶瓷 | 第24-37页 |
·引言 | 第24页 |
·硅灰石晶体的反应析晶温度 | 第24-25页 |
·析晶促进剂的影响 | 第25-29页 |
·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29-33页 |
·保温时间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反应析晶法制备氟闪石玻璃陶瓷 | 第37-51页 |
·引言 | 第37页 |
·氟闪石晶体的反应析晶温度 | 第37-38页 |
·析晶促进剂含量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·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·保温时间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反应析晶法制备透辉石玻璃陶瓷 | 第51-63页 |
·引言 | 第51页 |
·透辉石晶体的反应析晶温度 | 第51-52页 |
·析晶促进剂含量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·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·保温时间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六章 反应析晶法扩散机理的研究 | 第63-73页 |
·钙铝黄长石-硅灰石转变机理的研究 | 第63-66页 |
·钙铝黄长石/玻璃界面的组织成分变化 | 第63-65页 |
·钙铝黄长石-硅灰石转变机制 | 第65-66页 |
·氟云母-氟闪石转变机理的研究 | 第66-70页 |
·氟云母/玻璃界面析晶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氟云母-氟闪石转变机制 | 第68-70页 |
·顽辉石-透辉石的转变机理 | 第70-73页 |
·顽辉石/玻璃界面处的组织成分变化 | 第70-71页 |
·顽辉石-透辉石转变机制 | 第71-73页 |
结论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