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和田河气田奥陶系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第1章 绪论第7-11页
   ·选题目的与意义第7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-9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9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9-11页
第2章 区域地质特征第11-21页
   ·区域地质概况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及构造特征第11页
     ·地层特征第11-13页
   ·岩性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·物性特征第14页
   ·岩性与物性关系第14-16页
   ·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气性关系第16-17页
   ·储集空间特征第17-21页
     ·孔隙(含微裂缝)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裂缝第18-21页
第3章 裂缝识别方法研究第21-29页
   ·成像测井识别裂缝第21-23页
   ·双侧向测井识别裂缝第23-26页
   ·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识别裂缝第26-27页
   ·裂缝指数法识别裂缝第27-29页
第4章 储层参数模型建立第29-44页
   ·泥质含量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·岩石矿物成分计算第30页
   ·孔隙度模型第30-36页
     ·基质孔隙度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 ·裂缝孔隙度模型第33-36页
   ·渗透率模型第36-41页
     ·基质渗透率模型第36-39页
     ·裂缝渗透率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·饱和度模型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地层水电阻率求取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岩电参数求取第43-44页
第5章 裂缝控制因素分析及裂缝分布规律研究第44-53页
   ·裂缝控制因素分析第44-51页
     ·岩性对裂缝的控制作用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物性对裂缝的控制作用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泥质含量对裂缝的控制作用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现今构造应力对裂缝的控制作用第47-50页
     ·其它因素第50-51页
   ·裂缝分布规律研究第51-53页
第6章 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第53-58页
   ·基质孔渗下限第53-57页
     ·概率分布曲线法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最小流动单元法第54-57页
   ·裂缝孔渗下限第57-58页
第7章 流体性质识别第58-63页
   ·深浅侧向电阻率比与深侧向电阻率交会法第58页
   ·电阻率孔隙度交会法第58-60页
   ·态概率分布法第60-62页
   ·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实例第62-63页
第8章 结论与认识第63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研究
下一篇:华蓥西石炭系黄龙组储层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