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东营凹陷太古界基岩储层成因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5-7页
第1章 绪论第7-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-8页
   ·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8-10页
     ·太古界储层储集特征研究第8-9页
     ·储层成因机制及分布主控因素第9-10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10-11页
第2章 区域地质概况第11-16页
   ·工区位置第11页
   ·构造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第11-14页
   ·地层特征第14-16页
第3章 储层特征第16-52页
   ·岩石学特征第16-22页
     ·岩浆岩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变质岩第19-22页
   ·储集空间特征第22-26页
     ·孔隙第22-25页
     ·洞第25-26页
   ·储层裂缝填特征第26-35页
     ·露头区裂缝发育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岩心裂缝发育特征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充填物第32页
     ·裂缝发育规律第32-35页
   ·储层物性特征第35-49页
     ·孔渗基本特征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岩性与物性关系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孔渗关系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储层物性分布第39-49页
   ·孔隙结构特征第49-50页
   ·储层非均质性第50-52页
第4章 储层成因及影响因素第52-67页
   ·储层成因机制研究第52-59页
     ·岩浆作用及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第52-55页
     ·变质作用及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构造作用及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·风化作用及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·储层的控制因素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岩性第59页
     ·构造破裂作用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岩浆侵入作用第60页
     ·域变质作用第60页
     ·物理风化作用第60页
     ·大气淡水淋滤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深层溶解作用第61页
   ·储层演化历程第61-67页
     ·太古代早期岩石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层状变质岩第62页
     ·混合期将层状变质岩演变成不规则块状杂岩体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后期侵入岩脉的穿插作用第63页
     ·构造作用第63-64页
     ·风化破碎形成的风化带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后期潜山边缘湖平面升降形成裂缝溶蚀带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埋藏后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腐蚀性流体改造作用第66-67页
第5章 储层分布规律第67-76页
   ·储层类型第67-68页
   ·储层级别划分第68-69页
   ·储层分布特征第69-76页
第6章 结论第76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塔中10号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
下一篇:地震资料吸收衰减补偿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