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绪论 | 第15-32页 |
一、 研究缘起与意义 | 第15-19页 |
二、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9-26页 |
三、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6-30页 |
四、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五、 研究难点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| 第31-32页 |
第一章 党的农村工作与农村党建的历史回顾 | 第32-59页 |
第一节 传统农村的社会变迁 | 第32-37页 |
一、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 | 第32-33页 |
二、 近代中国农村的基本特点 | 第33-35页 |
三、 近代中国农村的“自治”传统 | 第35-37页 |
第二节 党的农村工作与农村党建的历史回顾 | 第37-44页 |
一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| 第37-40页 |
二、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| 第40-42页 |
三、 历史上党的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基本特点 | 第42-44页 |
第三节 党的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历史经验 | 第44-59页 |
一、 组织农民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首要任务 | 第44-47页 |
二、 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基础 | 第47-53页 |
三、 动员是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建的主要活动方式 | 第53-59页 |
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建的当代社会环境变迁 | 第59-83页 |
第一节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历程 | 第59-64页 |
一、 1978 年—1988 年,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 | 第59-61页 |
二、 1989 年—1999 年,改革中的“三农”问题开始凸显 | 第61-62页 |
三、 2000 年起的农村综合改革 | 第62页 |
四、 农村城镇化建设 | 第62-64页 |
第二节 农村社会转型的内涵 | 第64-68页 |
一、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:由单一到多元 | 第64-65页 |
二、 农村社会分层和农民由“身份”向“职业”的转变 | 第65-67页 |
三、 农民诉求的复杂化、多样化 | 第67-68页 |
第三节 党在农村社会领导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 | 第68-83页 |
一、 党的执政方式的改变 | 第68-72页 |
二、 党领导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| 第72-73页 |
三、 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 | 第73-75页 |
四、 党领导下的农村治理模式的改革实践 | 第75-83页 |
第三章 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| 第83-111页 |
第一节 转型期农村社会对基层党组织的必然要求 | 第83-90页 |
一、 农村建设的领导者 | 第84-85页 |
二、 农村利益的整合者 | 第85-86页 |
三、 农村自治的引导者 | 第86-88页 |
四、 农村社会稳定的推动力量 | 第88-90页 |
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与创新 | 第90-99页 |
一、 党在农村领导核心的实现方式 | 第90-92页 |
二、 党建指导思想和实践的创新 | 第92-94页 |
三、 党组织架构的优化 | 第94-95页 |
四、 党内民主的发展 | 第95-99页 |
第三节 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挑战 | 第99-111页 |
一、 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弱化 | 第100-103页 |
二、 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体制机制不完善 | 第103-107页 |
三、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| 第107-111页 |
第四章 农村基层党建的发展路径研究 | 第111-147页 |
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建是全方位、立体的“大党建” | 第111-118页 |
一、 “大党建”体现开放、服务的工作理念 | 第112-113页 |
二、 “大党建”运用引导、协商、服务的工作方式 | 第113-114页 |
三、 “大党建”有利于形成农村社会发展的合力 | 第114-116页 |
四、 “大党建”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政治保障 | 第116-118页 |
第二节 “大党建”视角下的乡镇党建体制机制改革 | 第118-128页 |
一、 改革乡镇领导体制 | 第119-122页 |
二、 建立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 | 第122-124页 |
三、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与工作方式 | 第124-128页 |
第三节 “大党建”视角下的村党组织的活动方式的创新 | 第128-140页 |
一、 培育农村新型领导骨干 | 第129-132页 |
二、 以功能型的组织体系覆盖经济组织,保障集体经济所有制 | 第132-135页 |
三、 整合社会资源,领导社会组织,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| 第135-137页 |
四、 以服务与协商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| 第137-140页 |
第四节 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自治体制 | 第140-147页 |
一、 新型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原则和目标 | 第140-142页 |
二、 新型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| 第142-147页 |
结语 | 第147-1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9-158页 |
后记 | 第1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