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4-15页 |
2 基本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沟通 | 第15页 |
·人际沟通 | 第15-17页 |
3 毛泽东人际沟通艺术的思想渊源 | 第17-24页 |
·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| 第17-19页 |
·注重沟通中的礼仪 | 第17-18页 |
·以拯救万民为己任思想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·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| 第19-22页 |
·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·科学社会主义的潜移默化 | 第21-22页 |
·革命实践的锤炼 | 第22-24页 |
·革命事业的需要 | 第22-23页 |
·复杂斗争环境的磨练 | 第23-24页 |
4 毛泽东人际沟通的方式与特点 | 第24-33页 |
·毛泽东人际沟通的方式 | 第24-28页 |
·面对面的沟通艺术 | 第24-26页 |
·个人谈心 | 第24-25页 |
·众人座谈 | 第25-26页 |
·书面的沟通艺术 | 第26-28页 |
·书信沟通 | 第26页 |
·电报沟通 | 第26页 |
·以文传情 | 第26-27页 |
·以诗会友 | 第27-28页 |
·毛泽东人际沟通艺术的特点 | 第28-33页 |
·阶级性 | 第28-29页 |
·原则性 | 第29-30页 |
·主动性 | 第30页 |
·广泛性 | 第30-31页 |
·及时性 | 第31页 |
·灵活性 | 第31-33页 |
5 毛泽东人际沟通的艺术 | 第33-45页 |
·交谈的艺术 | 第33-36页 |
·以恰当的话题展开交谈 | 第33-34页 |
·巧妙转移话题以免尴尬 | 第34页 |
·适当的沉默,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| 第34-35页 |
·表情生动与语调明朗展现个人魅力 | 第35页 |
·融入感情,以真情打动人 | 第35-36页 |
·言辞幽默,调节气氛 | 第36页 |
·倾听的艺术 | 第36-38页 |
·聆听时,注视着说话人 | 第36-37页 |
·不打断说话者的话题 | 第37页 |
·巧妙、恰如其分的提问 | 第37-38页 |
·赞扬的艺术 | 第38-39页 |
·细数贡献与成就,不吝赞美之词 | 第38页 |
·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赞美策略 | 第38-39页 |
·弄清赞美的目的,提高参与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| 第39页 |
·批评的艺术 | 第39-42页 |
·从错误的根源批评 | 第39-40页 |
·分清批评对象,批评中有赞美 | 第40页 |
·引经据典增强批评的可信度 | 第40-41页 |
·把握批评的目的,帮助改正错误 | 第41-42页 |
·说服的艺术 | 第42-45页 |
·用实事说话 | 第42页 |
·良药也得不苦口 | 第42-43页 |
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| 第43-44页 |
·换位思考,分析沟通对象的心里 | 第44-45页 |
6 研究毛泽东人际沟通艺术的启示 | 第45-49页 |
·平等与自信是人际沟通得以展开的前提 | 第45-46页 |
·真诚与尊重是开启良好人际沟通大门的钥匙 | 第46-47页 |
·礼貌与宽容有助于打破人际沟通的障碍 | 第47页 |
·有效的人际沟通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| 第47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