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物权论文

论盗赃物的善意取得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0页
第一章 盗赃物善意取得的理论研究第10-15页
 第一节 盗赃物的基本内涵第10-12页
  一、 盗赃物的概念第10页
  二、 盗赃物的特征第10-12页
 第二节 善意取得制度的概述第12-15页
  一、 善意取得的概念和实质第12页
  二、 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2-15页
第二章 盗赃物善意取得的立法模式与评析第15-21页
 第一节 完全否定的立法模式与评析第15-17页
  一、 采完全否定立法模式的国家第15-16页
  二、 完全否定立法模式的评析第16-17页
 第二节 绝对肯定的立法模式与评析第17-18页
  一、 采绝对肯定立法模式的国家第17页
  二、 绝对肯定立法模式的评析第17-18页
 第三节 限制肯定的立法模式与评析第18-21页
  一、 采限制肯定立法模式的国家第18-19页
  二、 限制肯定立法模式的评析第19-21页
第三章 我国盗赃物善意取得的法律现状与不足第21-34页
 第一节 我国盗赃物善意取得的法律现状第21-25页
  一、 不适用善意取得第21-22页
  二、 适用善意取得第22-24页
  三、 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第24-25页
 第二节 我国盗赃物善意取得法律现状的不足第25-27页
  一、 法律文件众多,视角混乱第25页
  二、 效力等级不明,内容笼统第25-26页
  三、 某些部门越权解释第26页
  四、 立法态度前后不一,反复变化第26-27页
  五、 某些部门的越权解释违反民事确权行为的专属性第27页
 第三节 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理由价值分析第27-34页
  一、 盗赃物不能适用善意取得理由的驳斥第27-30页
  二、 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理由第30-34页
第四章 我国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构建第34-49页
 第一节 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第34-39页
  一、 取得的标的须为盗赃物第34-35页
  二、 盗赃物处分人为无处分权人第35页
  三、 受让财物时须为善意第35-36页
  四、 须基于交易行为并已支付合理对价第36-37页
  五、 须已完成法定的公示方法第37-39页
 第二节 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第39-43页
  一、 物权变动效果第39页
  二、 当事人之间债的关系第39-40页
  三、 盗赃物的回复请求权第40-43页
 第三节 关于盗赃物善意取得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建议第43-49页
  一、 关于《物权法》相关内容的补充与修改第44-46页
  二、 相关法律文件的修正与思考第46-47页
  三、 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为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确认机关第47-49页
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致谢第52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侵权法视野下的胎儿利益保护
下一篇:从我国现行法角度探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