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TiO_2的结构、性能及应用 | 第10-17页 |
| ·TiO_2的结构 | 第10-12页 |
| ·TiO_2的性能 | 第12-14页 |
| ·超亲水性 | 第12-13页 |
| ·光催化性能 | 第13-14页 |
| ·TiO_2的应用 | 第14-17页 |
| ·制备杀菌抗菌材料 | 第15页 |
| ·污水处理 | 第15页 |
| ·太阳能电池、锂电池原料 | 第15-16页 |
| ·防雾及自清洁功能 | 第16页 |
| ·纳米二氧化钛在高档汽车漆中的应用 | 第16页 |
| ·其它应用 | 第16-17页 |
| ·重金属的分离富集 | 第17-19页 |
| ·重金属污染及危害 | 第17页 |
| ·液液萃取 | 第17-18页 |
| ·液膜富集 | 第18页 |
| ·离子交换 | 第18页 |
| ·共沉淀 | 第18-19页 |
| ·固相萃取 | 第19页 |
| ·可磁分离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| ·Fe_3O_4的制备 | 第19页 |
| ·直接包覆的磁性光催化剂 | 第19-20页 |
| ·间接包覆的磁性光催化剂 | 第20页 |
| ·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2 TiO_2的表面修饰及其在检测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| 第22-43页 |
| ·引言 | 第22-23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3-26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23-25页 |
| ·吸附剂的制备 | 第25页 |
| ·TiO_2-DZ的制备 | 第25页 |
| ·TiO_2-NaHc的制备 | 第25页 |
| ·样品的处理 | 第25-26页 |
| ·样品富集及测定方法 | 第26页 |
| ·Cu~(2+)的富集及检测 | 第26页 |
| ·Cd~(2+)、Cr~(3+)、Pb~(2+)的富集及检测 | 第2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6-41页 |
| ·吸附剂的结构表征 | 第26-28页 |
| ·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·TiO_2-NaHc分离富集-ICP(AES)检测水中Cu~(2+) | 第29-37页 |
| ·吸附条件的确定 | 第29-32页 |
| ·吸附等温线和最大饱和吸附量 | 第32-33页 |
| ·样品体积对吸附率的影响 | 第33页 |
| ·最佳洗脱条件的确定 | 第33-36页 |
| ·共存离子的影响 | 第36页 |
| ·检出限与精密度 | 第36页 |
| ·实际样品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| ·TiO_2-DZ分离富集-GFAAS检测水中Cd~(2+)、Pb~(2+)、Cr~(3+) | 第37-41页 |
| ·最佳吸附条件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| ·样品体积对回收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吸附等温线和最大饱和吸附量 | 第39页 |
| ·最佳洗脱条件的确定 | 第39-40页 |
| ·共存离子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检出限与精密度 | 第40页 |
| ·实际样品的测定 | 第40-41页 |
| ·吸附机理探讨 | 第41-42页 |
| ·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3 吸附Cu~(2+)后的固相萃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| 第43-55页 |
| ·引言 | 第43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3-47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43-45页 |
| ·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5页 |
| ·光催化实验方法 | 第45-47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| 第45-46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甲萘威 | 第46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毒死蜱 | 第46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抑霉唑 | 第46-4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4页 |
| ·样品的表征 | 第47-49页 |
| ·FTIR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XRD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光催化结果分析 | 第49-54页 |
| ·光催化剂的选择 | 第49-50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甲萘威 | 第50-51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毒死蜱 | 第51-52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抑霉唑 | 第52-54页 |
| ·光催化机理探讨 | 第54页 |
| ·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4 核壳结构的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| 第55-68页 |
| ·引言 | 第55-56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6-58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56-57页 |
| ·磁性纳米TiO_2的制备 | 第57-58页 |
| ·水热法制备Fe_2O_4 | 第57页 |
| ·SiO_2@Fe_3O_4的制备 | 第57-58页 |
| ·TiO_2@SiO_2@Fe_3O_4的制备 | 第58页 |
| ·磁性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| 第58页 |
| ·磁性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抑霉唑 | 第5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7页 |
| ·样品表征 | 第58-64页 |
| ·XRD分析 | 第59-61页 |
| ·FTIR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材料磁性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光催化结果分析 | 第64-67页 |
| ·TiO_2@SiO_2@Fe_3O_4的回收利用 | 第67页 |
| ·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7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| ·结论 | 第77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77-78页 |
| ·展望 | 第78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