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英文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5页 |
| 1 姜黄素的研究概述 | 第10-12页 |
| ·姜黄素的结构和性质 | 第10-11页 |
| ·姜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概述 | 第11页 |
| ·姜黄素制剂的研究概述 | 第11-12页 |
| 2 自乳化释药系统在难溶性中药成分中的应用概述 | 第12页 |
| 3 课题的提出 | 第12-14页 |
| 4 本文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| 第一部分 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(SEDDS)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| 第15-38页 |
| 1 姜黄素SEDDS的设计、优化和制备 | 第15-32页 |
| ·仪器和材料 | 第15-17页 |
| ·仪器 | 第15-16页 |
| ·材料 | 第16-17页 |
| ·姜黄素SEDDS中各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| 第17-22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17页 |
| 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| 第17页 |
| 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17页 |
| ·专属性考察 | 第17-19页 |
| ·线性关系考察 | 第19-20页 |
| ·精密度试验 | 第20页 |
| ·稳定性试验 | 第20-21页 |
| ·重复性试验 | 第21页 |
| ·加样回收率试验 | 第21-22页 |
| ·增溶辅料的筛选 | 第22-23页 |
| ·三元相图的绘制 | 第23-25页 |
| ·D-最优混料设计实验优化自乳化处方 | 第25-31页 |
| ·D-最优混料设计实验及结果 | 第25-26页 |
| ·数据分析及SEDDS处方优化 | 第26-27页 |
| ·绘制效应面结果分析及优化SEDDS处方 | 第27-30页 |
| ·处方的优化与验证 | 第30-31页 |
| ·小结 | 第31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31-32页 |
| 2 姜黄素SEDDS体外评价 | 第32-38页 |
| ·仪器和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仪器 | 第32页 |
| ·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姜黄素SEDDS的制备 | 第33页 |
| ·姜黄素SEDDS体外质量评价 | 第33-38页 |
| ·外观性状 | 第33页 |
| ·粒径、多分散系数和电位 | 第33-35页 |
| ·载药量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| ·溶解度的测定 | 第36页 |
| ·乳化时间的测定 | 第36-37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37-38页 |
| 第二部分 姜黄素SEDDS各成分吸收机制的研究 | 第38-68页 |
| 1 肠灌流液中各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| 第38-46页 |
| ·仪器、材料和动物 | 第38-39页 |
| ·仪器 | 第38-39页 |
| ·材料 | 第39页 |
| ·动物 | 第39页 |
| ·试液的配制 | 第39-41页 |
| ·K-R液 | 第39页 |
| ·不同浓度药物灌流液的配制 | 第39-41页 |
| ·肠灌流液中各成分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| 第41-46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41页 |
| ·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| 第41页 |
| ·空白肠灌流液的采集 | 第41-42页 |
| 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42页 |
| ·专属性考察 | 第42-43页 |
| ·线性关系考察 | 第43-44页 |
| ·精密度试验 | 第44页 |
| ·稳定性试验 | 第44-45页 |
| ·加样回收率试验 | 第45-46页 |
| 2 姜黄素在空白肠灌流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| 第46-47页 |
| 3 肠壁和灌流管道对各成分吸附的考察 | 第47-48页 |
| ·肠壁对各成分的物理吸附作用 | 第47-48页 |
| ·灌流管路对各成分的物理吸附作用 | 第48页 |
| 4 姜黄素SEDDS各成分肠吸收机制研究 | 第48-66页 |
| ·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方法 | 第48-50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50-66页 |
| ·姜黄素SEDDS中各成分肠吸收部位的研究 | 第50-52页 |
| ·十二指肠部位对不同浓度姜黄素SEDDS中各成分吸收的研究 | 第52-57页 |
| ·P-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对姜黄素SEDDS中各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| 第57-59页 |
| ·MRP2抑制剂丙磺舒对姜黄素SEDDS中各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| 第59-62页 |
| ·能量抑制剂2,4-二硝基苯酚对姜黄素SEDDS中各成分肠吸收影响的研究 | 第62-66页 |
| 5 小结与讨论 | 第66-68页 |
|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| 第68-71页 |
| 本文的亮点与创新点 | 第69-70页 |
| 存在不足及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74-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|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