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影响因素及公告效应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5页 |
1. 绪论 | 第15-21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贡献与局限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贡献 | 第19页 |
·研究局限 | 第19-21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21-29页 |
·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| 第21-24页 |
·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公告效应文献综述 | 第24-27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评析 | 第27-29页 |
3. 可转换债券概述及国内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| 第29-37页 |
·可转换债券概述 | 第29-34页 |
·可转换债券的定义和性质 | 第29-30页 |
·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条款 | 第30-32页 |
·普通可转债与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的区别 | 第32页 |
·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优缺点 | 第32-34页 |
·国内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| 第34-37页 |
4. 理论基础、研究假设及样本选取 | 第37-50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37-43页 |
·市场时机理论 | 第37-39页 |
·优序融资理论 | 第39-40页 |
·“后门权益”融资假说 | 第40-42页 |
·基于控制权收益动机的可转债融资决策的机理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43-46页 |
·样本选取 | 第46-50页 |
·时间分布 | 第46-47页 |
·发行规模 | 第47-48页 |
·行业分布 | 第48-50页 |
5.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50-59页 |
·变量选取 | 第50-52页 |
·解释变量 | 第50页 |
·控制变量 | 第50-52页 |
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单因素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Logit回归结果及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共线性检验 | 第54-55页 |
·回归结果及分析 | 第55-57页 |
·稳健性检验 | 第57-59页 |
6.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公告效应实证分析 | 第59-69页 |
·模型设计 | 第59-61页 |
·事件日、事件窗口的确定 | 第59页 |
·超额收益率的计算 | 第59-61页 |
·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发行可转债公告效应的解释 | 第65-69页 |
7.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69-72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69-70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70-71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80页 |
后记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