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市河流与绿地耦合的绿地网络规划方法探讨
致谢 | 第1-5页 |
目录 | 第5-9页 |
摘要 | 第9-10页 |
1. 文献综述 | 第10-23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0-15页 |
·耦合 | 第10页 |
·城市河流与绿地的耦合 | 第10-11页 |
·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| 第11-12页 |
·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定义 | 第11页 |
·绿道 | 第11-12页 |
·生态廊道 | 第12页 |
·绿道、生态廊道与绿地生态网络之间的关系 | 第12页 |
·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效能 | 第12-15页 |
·景观效能 | 第13页 |
·生态效能 | 第13-14页 |
·社会效能 | 第14-15页 |
·经济效能 | 第15页 |
·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河流连续体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空间耦合理论 | 第16页 |
·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理论 | 第16页 |
·国内外绿地网络规划研究进展 | 第16-23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6-20页 |
·北美 | 第17-18页 |
·欧洲 | 第18-19页 |
·亚洲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·理论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实践案例 | 第22-23页 |
2. 绪论 | 第23-29页 |
·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23-26页 |
·网络城市发展的需求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需求 | 第24-25页 |
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的需求 | 第25页 |
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6页 |
·理论研究意义 | 第26页 |
·实践应用价值 | 第26页 |
·研究的内容及创新性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| 第27页 |
·研究的方法、思路与技术路线 | 第27-2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8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8-29页 |
3. 城市河流与绿地耦合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方法研究 | 第29-40页 |
·理念的提出 | 第29-31页 |
·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效能的产生机制——网络的结构性 | 第29-30页 |
·河流在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中的作用 | 第30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页 |
·理论体系 | 第31-34页 |
·耦合机制 | 第32-33页 |
·异质性 | 第32页 |
·内在联系 | 第32-33页 |
·联系途径 | 第33页 |
·耦合模式 | 第33页 |
·河流主导城市绿地的形成 | 第33页 |
·河流引导城市绿地成“树枝型”的布局 | 第33页 |
·耦合功能 | 第33-34页 |
·生态环境功能 | 第33页 |
·景观游憩功能 | 第33-34页 |
·历史文化功能 | 第34页 |
·防灾避灾功能 | 第34页 |
·构建方法 | 第34-38页 |
·宏观尺度:城市河网与绿地系统之间的耦合 | 第34-35页 |
·中观尺度:城市某一河流与其周边的绿地之间的耦合 | 第35-36页 |
·微观尺度:某一绿地与所毗邻河段之间的耦合 | 第36-38页 |
·视觉上的耦合 | 第36-37页 |
·功能上的耦合 | 第37页 |
·几何上的耦合 | 第37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页 |
·相关案例 | 第38-40页 |
·东伦敦绿色网格规划 | 第39页 |
·德国埃姆舍地区公园规划 | 第39-40页 |
4. 南阳市河流与绿地耦合的方法探讨 | 第40-48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40-44页 |
·南阳市概况 | 第40页 |
·南阳市绿地系统现状 | 第40-42页 |
·南阳市水系现状 | 第42-43页 |
·南阳市河流与绿地系统之间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·空间布局及结构特点 | 第43-44页 |
·历史文化特点 | 第44页 |
·南阳市河流与绿地耦合的方法与途径 | 第44-47页 |
·宏观尺度:南阳市河网与绿地系统之间的耦合 | 第45页 |
·完善城市河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| 第45页 |
·强化河流的生态、游憩功能,完善南阳市绿地系统 | 第45页 |
·中观尺度:白河与周边绿地之间的耦合 | 第45-46页 |
·微观尺度:人民公园与白河支流的耦合 | 第46-47页 |
·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分析指标构成 | 第47-48页 |
5. 南阳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| 第48-57页 |
·南阳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| 第48-53页 |
·强化白河生态主轴 | 第49页 |
·构建河流廊道体系 | 第49-50页 |
·补充绿地 | 第50-51页 |
·结合其它线性绿地,完善绿地生态网络 | 第51-52页 |
·衔接外围生态绿地 | 第52-53页 |
·南阳市白河与周边绿地的耦合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生态涵养区 | 第53-54页 |
·生态湿地区 | 第54-55页 |
·生态旅游区 | 第55页 |
·南阳市人民公园与毗邻河流的耦合设计 | 第55-5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6-57页 |
6. 结论与讨论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