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方法和内容 | 第17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理论基础 | 第20-29页 |
·国际建筑工程项目 | 第20-21页 |
·国际建筑工程的概念 | 第20页 |
·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·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 | 第21-24页 |
·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概念 | 第21-22页 |
·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国际建筑工程风险的分类 | 第23-24页 |
·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| 第24-26页 |
·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步骤 | 第25-26页 |
·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9-38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| 第29-31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| 第29-30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步骤 | 第30-31页 |
·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EPC模式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| 第38-50页 |
·模糊网络分析法理论基础 | 第38-41页 |
·层次分析法(AHP) | 第38-40页 |
·网络分析法(ANP) | 第40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法(FCE) | 第40-41页 |
·模糊网络分析法 | 第41-46页 |
·模糊网络分析法基本思想和优势 | 第41-42页 |
·三角模糊数 | 第42-43页 |
·模糊网络分析法基本步骤 | 第43-46页 |
·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国际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| 第46-49页 |
·构建F-ANP结构模型 | 第46-47页 |
·构造项目风险因素集 | 第47页 |
·构建项目风险评语集 | 第47页 |
·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| 第47-48页 |
·确定F-ANP权重 | 第48-49页 |
·综合评价 | 第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实证研究 | 第50-66页 |
·项目背景和概况 | 第50-51页 |
·项目背景 | 第50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50-51页 |
·刚果经济适用房S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| 第51-54页 |
·政治风险 | 第51页 |
·经济风险 | 第51-52页 |
·社会风险 | 第52页 |
·自然风险 | 第52-53页 |
·技术风险 | 第53页 |
·管理风险 | 第53-54页 |
·数据获取 | 第54-55页 |
·刚果经济适用房S项目风险评价 | 第55-65页 |
·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| 第55-56页 |
·F-ANP确定权重 | 第56-64页 |
·综合评价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6页 |
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A (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) | 第75-76页 |
附录B | 第76-80页 |
附录C | 第80-84页 |
附录D | 第84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