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省耕地质量评价及时空变化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20页 |
·有关耕地质量内涵的界定 | 第13-15页 |
·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·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文献综述法 | 第22页 |
·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| 第22页 |
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| 第22页 |
·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地统计学与 GIS 相结合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2 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·耕地质量变化的内涵 | 第24页 |
·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·土壤肥力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系统理论 | 第25页 |
·耕地稀缺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人地关系理论 | 第26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6-27页 |
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| 第27-38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27-34页 |
·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 | 第27-29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29-30页 |
·社会经济条件 | 第30-31页 |
·耕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| 第31-34页 |
·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| 第34-38页 |
·资料的收集 | 第34-37页 |
·数据处理软件支持 | 第37-38页 |
4 江西省耕地质量评价 | 第38-54页 |
·评价的原则、依据、流程 | 第38-39页 |
·评价原则 | 第38页 |
·评价依据 | 第38-39页 |
·评价流程 | 第39页 |
·评价单元的划分及土壤样点的遴选 | 第39-46页 |
·评价单元的确定 | 第39-40页 |
·土壤样点的遴选 | 第40-45页 |
·评价数据库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·评价指标的选择 | 第46-48页 |
·立地条件 | 第47页 |
·剖面性状 | 第47页 |
·耕层状况 | 第47页 |
·土壤管理 | 第47-48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8-50页 |
·权重确定的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9-50页 |
·评价指标的分级及隶属度的确定 | 第50-53页 |
·耕地质量分级 | 第53-54页 |
·耕地质量综合分数的计算 | 第53页 |
·耕地质量等级的确定 | 第53-54页 |
5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及时空变化分析 | 第54-75页 |
·1983 年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4-58页 |
·2005 年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2012 年评价结果分析 | 第61-67页 |
·耕地质量等级面积统计 | 第61-62页 |
·耕地质量等级地域分布 | 第62-63页 |
·耕地质量等级行政区域分布 | 第63-67页 |
·耕地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| 第67-75页 |
·耕地各等级面积变化 | 第67-69页 |
·耕地各等级空间变化 | 第69-75页 |
6 结论 | 第75-7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75-76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76-77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