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·植物群落学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·植物群落的概念 | 第8页 |
·植物群落学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·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| 第9页 |
·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| 第9-10页 |
·干扰对植物群落影响研究进展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6-17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7-18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7页 |
·地质地貌 | 第17页 |
·气候条件 | 第17页 |
·植物资源 | 第17-18页 |
3 武功山山地草甸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及分布类型 | 第18-25页 |
·科属组成 | 第18-19页 |
·科内属的统计 | 第18页 |
·科内种的统计 | 第18-19页 |
·属内种的统计 | 第19页 |
·武功山山地草甸维管植物区系分布类型 | 第19-23页 |
·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种子植物的区系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科分布区类型 | 第20-21页 |
·属分布区类型 | 第21-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5页 |
4 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| 第25-34页 |
·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| 第25-28页 |
·不同海拔梯度阳坡和阴坡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| 第28-33页 |
·不同海拔梯度阳坡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| 第28-31页 |
·不同海拔梯度阴坡植物群落数量特征 | 第31-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4页 |
5 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 | 第34-46页 |
·植物群落水平分布格局 | 第34-36页 |
·植物群落垂直分布格局 | 第36-45页 |
·海拔梯度与植物群落类型 | 第36-37页 |
·海拔梯度与物种丰富度 | 第37-38页 |
·海拔梯度与物种相对多度 | 第38-41页 |
·海拔梯度与α多样性 | 第41-42页 |
·海拔梯度与β多样性 | 第42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6 人为干扰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影响研究 | 第46-5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物种多样性的计算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旅游活动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影响 | 第48-51页 |
·主步道不同距离样带干扰程度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旅游活动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·放牧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放牧对不同海拔高度干扰程度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放牧对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武功山山地草甸生态环境恢复策略 | 第53-55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录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