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引言 | 第14-16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6-57页 |
·阅读能力的定义、结构及其测评 | 第16-29页 |
·阅读能力的定义 | 第16-18页 |
·阅读的认知过程 | 第18-22页 |
·阅读能力的结构 | 第22-26页 |
·阅读能力的测评 | 第26-29页 |
·认知诊断测验理论及其在阅读测验中的应用 | 第29-57页 |
·认知诊断研究的发展概况 | 第29-34页 |
·认知诊断测量模型的特点及选用 | 第34-47页 |
·认知诊断在阅读测验中的应用 | 第47-57页 |
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| 第57-65页 |
·以往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| 第57-60页 |
·缺乏对汉语为母语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认知诊断评估 | 第57页 |
·阅读理解能力测评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| 第57-58页 |
·阅读理解能力测评重宏观评价轻微观评价 | 第58页 |
·认知诊断研究多理论研究少实践研究 | 第58页 |
·重诊断测量模型的研究轻认知模型的研究 | 第58-59页 |
·多对现成测验进行翻新而少编制以诊断为目的的测验 | 第59页 |
·国内用于诊断研究的测量模型有限 | 第59页 |
·重诊断轻诊断质量的报告 | 第59页 |
·重诊断轻反馈及反馈有效性的检验 | 第59-60页 |
·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 | 第60-62页 |
·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60-61页 |
·研究整体设计 | 第61-6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62-65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62-63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63-65页 |
3 研究一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认知模型的建构 | 第65-8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6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65页 |
·建构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过程的认知加工模型的依据 | 第65-71页 |
·阅读作为一个多分技能结构的合理性 | 第65-66页 |
·阅读过程的认知加工理论 | 第66-67页 |
·国内外阅读能力结构的划分 | 第67页 |
·新《课标》和《考试大纲》对阅读能力考核的具体要求 | 第67-69页 |
·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| 第69页 |
·阅读心理特征和阅读能力形成、发展特征 | 第69-70页 |
·布卢姆教学目标层次 | 第70-71页 |
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| 第71页 |
·应用认知分析法界定认知属性及其层级关系 | 第71-76页 |
·阅读理解认知属性的析出 | 第71-73页 |
·现代文阅读理解认知属性的具体含义 | 第73-74页 |
·属性层级关系的初步界定 | 第74-75页 |
·文献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| 第75-76页 |
·口语报告法对认知属性及其层级关系的验证 | 第76-80页 |
·口语报告的选择 | 第76-77页 |
·被试的选择 | 第77页 |
·测试材料 | 第77页 |
·口语报告的组织实施 | 第77页 |
·口语报告录音资料的转录 | 第77-78页 |
·口语报告的资料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口语报告的结果与讨论 | 第79-80页 |
·专家评定法对认知属性及其层级关系的验证 | 第80-81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81-82页 |
4 研究二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及其质量分析 | 第82-11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82-83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83页 |
·基于Q矩阵理论的认知诊断测验编制 | 第83-88页 |
·阅读理解层级关系的R矩阵 | 第83-84页 |
·符合属性层级关系的缩减矩阵Qp | 第84-85页 |
·确定测验编制蓝图Qt | 第85-86页 |
·测验编制及项目设计 | 第86-88页 |
·测验的试测及其质量分析 | 第88-95页 |
·被试 | 第88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88页 |
·组织实施 | 第88页 |
·数据录入与处理 | 第88-89页 |
·预测测验CTT项目分析 | 第89-91页 |
·预测测验IRT项目分析 | 第91-94页 |
·预测测验CTT和IRT项目分析的结果比较 | 第94-95页 |
·正式测验的质量分析 | 第95-115页 |
·被试 | 第95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95页 |
·组织实施 | 第95页 |
·数据录入与处理 | 第95-96页 |
·评分 | 第96页 |
·测验Q矩阵的检验与修正 | 第96-105页 |
·正式测验CTT项目分析 | 第105-108页 |
·正式测验IRT项目分析 | 第108-109页 |
·正式测验信度分析 | 第109-110页 |
·正式测验效度分析 | 第110-114页 |
·测验的题组效应检验 | 第114-115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115-118页 |
5 研究三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认知诊断评估结果分析 | 第118-15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8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1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8-119页 |
·被试与研究工具 | 第11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118-119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119-146页 |
·被试能力分布 | 第119页 |
·测验分数分布 | 第119-120页 |
·MCMC链的收敛评估 | 第120-125页 |
·模型资料拟合检验 | 第125-127页 |
·诊断信度评估 | 第127-128页 |
·诊断效度评估 | 第128-132页 |
·项目参数估计结果 | 第132-134页 |
·被试属性掌握概率估计结果 | 第134-139页 |
·被试属性掌握状态的分类结果 | 第139-145页 |
·属性掌握程度分类结果对总分的预测 | 第145-146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146-150页 |
6 研究四 认诊断评估信息的反馈及其有效性检验 | 第150-16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0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15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0-152页 |
·被试 | 第150-151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151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151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151-152页 |
·研究结果 | 第152-162页 |
·属性掌握概率差异的原因分析 | 第152-156页 |
·诊断信息的反馈 | 第156-159页 |
·诊断信息反馈的有效性检验 | 第159-162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162-164页 |
7 综合讨论、研究特色与研究展望 | 第164-169页 |
·综合讨论 | 第164-167页 |
·认知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| 第164-165页 |
·基于Q矩阵理论和认知模型的认知诊断测验编制 | 第165-166页 |
·基于FM的认知诊断评估 | 第166页 |
·认知诊断结果对实践工作的意义 | 第166-167页 |
·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167页 |
·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167-169页 |
8 研究结论 | 第169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85页 |
附录 | 第185-219页 |
致谢 | 第219-221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221-2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