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0页 |
·血吸虫病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·血吸虫病的生活史 | 第8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8-10页 |
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| 第10-45页 |
·经典模型 | 第11-14页 |
·MacDonald 模型 | 第11-12页 |
·Ross 模型 | 第12-13页 |
·Barbour 双宿主模型 | 第13-14页 |
·单终宿主模型 | 第14-32页 |
·终宿主-钉螺 | 第15-25页 |
·年龄结构 | 第25-29页 |
·斑块结构 | 第29-32页 |
·双终宿主模型 | 第32-37页 |
·双宿主模型 | 第33-35页 |
·时滞模型 | 第35-37页 |
·菌株模型 | 第37-42页 |
·带有成虫配对率的日本血吸虫病双宿主模型 | 第37-39页 |
·药物治疗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| 第39-42页 |
·非自治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结论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一类四维时滞血吸虫病模型的 Hopf 分支 | 第45-63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·平衡点的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地方病平衡点和 Hopf 分支 | 第48-52页 |
·分支方向及分支周期解的稳定性 | 第52-60页 |
·数值模拟 | 第60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一类具有时滞血吸虫病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| 第63-72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63-64页 |
·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 | 第64-67页 |
·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 | 第67-68页 |
·数值模拟 | 第68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
附录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