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及其成因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绪论第8-12页
 一、 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-11页
 二、 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第11页
 三、 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、技术路线第11-12页
第一章 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的表现第12-33页
 第一节 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第12-18页
  一、 体例多样的散体文第13-15页
  二、 独具特色的“成相体”第15-17页
  三、 《赋》篇与赋体文学第17-18页
 第二节 生动精当的文学形象第18-23页
  一、 《荀子》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第19-21页
  二、 《荀子》文章中的事物形象第21-23页
 第三节 《荀子》的语言艺术第23-26页
  一、 修辞手法的多种多样第23-26页
  二、 韵律的使用与把握第26页
 第四节 《荀子》文章的题材与风格第26-33页
  一、 《荀子》文章的题材特点第27-28页
  二、 《荀子》文章的风格第28-33页
第二章 荀子的思想与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的形成第33-41页
 第一节 “明道”、“宗经”思想对《荀子》文章语言、审美的影响第33-36页
 第二节 “君子必辩”思想对《荀子》文体、修辞的影响第36-38页
 第三节 荀子的音乐思想与《荀子》文章的韵律、节奏第38-41页
第三章 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形成的其他因素第41-55页
 第一节 先秦文学的发展与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的形成第41-48页
  一、 先秦文学观念的发展促进了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的形成第41-45页
  二、 先秦文体的发展与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的形成第45-46页
  三、 先秦语言的发展与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的形成第46-48页
 第二节 地域文化对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形成的影响第48-55页
  一、 荀子的游历经历第48-50页
  二、 赵、齐、楚等地的文化对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形成的影响第50-55页
第四章 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第55-61页
 第一节 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对后世的影响第55-59页
  一、 《荀子》文学性对后世文体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二、 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影响第57-59页
 第二节 《荀子》文章文学性的形成给我们的启示第59-61页
结语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个人简历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莫言小说中的区域民俗文化研究
下一篇:藏语藻饰词及其文化内涵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