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8页 |
1 绪论 | 第8-20页 |
·引言 | 第8页 |
·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| 第8-10页 |
·循环冷却水系统简介 | 第8-9页 |
·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垢问题 | 第9-10页 |
·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 | 第10页 |
·阻垢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阻垢剂的发展历程 | 第10-11页 |
·阻垢剂的分类 | 第11-13页 |
·阻垢剂的绿色化发展 | 第13页 |
·聚天冬氨酸(PASP)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8页 |
·聚天冬氨酸的性质及应用 | 第13-15页 |
·聚天冬氨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聚天冬氨酸的改性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20-34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设备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聚琥珀酰亚胺(PSI)的制备 | 第22页 |
·聚天冬氨酸(PASP)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·丙烯酸/丙烯酰胺/马来酸酐(AA/AM/MA)共聚物的制备 | 第23页 |
·聚天冬氨酸衍生物(PASP-Glu)的合成 | 第23-24页 |
·实验产物表征及其性能测定 | 第24-30页 |
·产物结构分析 | 第24页 |
·马来酸酐转化率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·PSI 聚合度及 PASP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| 第25页 |
·产物接枝率的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静态阻垢性能的测定 | 第26-28页 |
·分散氧化铁性能的评定 | 第28页 |
·生物降解性的测定 | 第28-30页 |
·实验试剂的制备 | 第30-34页 |
·茚三酮显色法所需试剂 | 第31页 |
·碳酸钙沉积法所需试剂 | 第31页 |
·高锰酸钾法所需试剂 | 第31-34页 |
3 聚天冬氨酸(PASP)的合成工艺研究 | 第34-42页 |
·引言 | 第34页 |
·PASP 前驱体 PSI 的红外表征 | 第34-35页 |
·PASP 前驱体 PSI 合成条件的单因素影响 | 第35-39页 |
·马来酸酐与尿素加料摩尔比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·缩合温度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缩合时间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PASP 前驱体 PSI 合成条件的正交优化实验 | 第39-40页 |
·PASP 分子量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聚天冬氨酸(PASP)的复配改性研究 | 第42-48页 |
·引言 | 第42页 |
·最佳复配比的筛选 | 第42-43页 |
·不同因素对复配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·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碱度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恒温时间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温度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复配物的实际应用小试 | 第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5 聚天冬氨酸(PASP)的开环改性研究 | 第48-60页 |
·引言 | 第48页 |
·合成产物的红外表征 | 第48-49页 |
·开环改性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·原料摩尔比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水解温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水解时间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合成产物的性能研究 | 第52-58页 |
·静态阻垢性能的研究 | 第52-56页 |
·分散性能的研究 | 第56-57页 |
·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60-62页 |
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·建议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