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公民教育对高等院校德育实施的启示
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9页 |
| ·问题提出 | 第8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8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| 第二章 公民教育 | 第9-14页 |
| ·现代公民诠释 | 第9-10页 |
| ·公民教育思想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公民教育 | 第11-14页 |
| 第三章 儒家公民教育的内涵、特征及价值 | 第14-22页 |
| ·儒家公民教育的内涵 | 第14-17页 |
| ·礼乐修身 | 第14页 |
| ·平等自觉 | 第14-15页 |
| ·理性中庸 | 第15-16页 |
| ·传承精华 | 第16-17页 |
| ·儒家公民教育的特征 | 第17-19页 |
| ·学会学习 | 第17页 |
| ·学会爱人 | 第17-18页 |
| ·学会反省 | 第18页 |
| ·学会自强 | 第18-19页 |
| ·儒家公民教育的价值 | 第19-22页 |
| ·建设公民社会 | 第19-20页 |
| ·确立道德标准 | 第20页 |
| ·形成文明对话 | 第20-21页 |
| ·创造时代精神 | 第21-22页 |
| 第四章 高校德育的功能、现状及问题 | 第22-29页 |
| ·高校德育的功能 | 第22-24页 |
| ·增进人类的价值 | 第22-23页 |
| ·培养有教养的人 | 第23页 |
| ·追求身心的和谐 | 第23-24页 |
| ·承续文化的命脉 | 第24页 |
| ·高校德育的现状 | 第24-26页 |
| ·学校方面:管理科层化 | 第25页 |
| ·学生方面:发展个性化 | 第25页 |
| ·教师方面:责任叠加化 | 第25-26页 |
| ·网络方面:选择多样化 | 第26页 |
| ·高校德育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| ·专业技能单一 | 第26-27页 |
| ·大学精神淡漠 | 第27页 |
| ·道德教育枯燥 | 第27页 |
| ·价值判断不清 | 第27-29页 |
| 第五章 儒家公民教育对高校德育实施的启示 | 第29-36页 |
| ·途径启示: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| 第29-31页 |
| ·目标启示:有教无类及自强不息 | 第31-32页 |
| ·方向启示: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| 第32-33页 |
| ·方法启示: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| 第33-3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