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移动电子渠道协同运营模式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渠道协同运营理论研究 | 第13-23页 |
·电子商务背景下营销环境的新变化 | 第13-14页 |
·客户的碎片化 | 第13页 |
·市场的碎片化 | 第13-14页 |
·通过协同运营整合碎片营销环境 | 第14页 |
·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渠道冲突 | 第14-16页 |
·渠道冲突的起因 | 第15页 |
·渠道冲突管理 | 第15-16页 |
·企业渠道整合运营 | 第16-20页 |
·整合的必要性 | 第16-17页 |
·优化渠道体系结构 | 第17页 |
·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| 第17-18页 |
·实现客户需求管理 | 第18-19页 |
·渠道整合的效益 | 第19-20页 |
·企业电子渠道协同运营的基本原则 | 第20-23页 |
·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实现市场细分 | 第20-21页 |
·服务功能实现用户体验一致性 | 第21页 |
·底层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中国电信业营销与服务渠道现状分析 | 第23-44页 |
·中国电信业营销与服务渠道的分类 | 第23页 |
·中国电信业传统渠道分析 | 第23-32页 |
·直销渠道分析 | 第24-27页 |
·实体渠道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社会渠道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中国电信业电子渠道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电子渠道的功能和特点 | 第32-34页 |
·电子渠道优劣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中国电信业电子渠道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35-44页 |
·电信全业务竞争推动电子渠道的发展 | 第35-36页 |
·各电信运营商的电子渠道现状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江苏移动电子渠道SWOT分析 | 第37-42页 |
·中国电信业电子渠道的未来发展趋势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江苏移动电子渠道协同运营模式设计 | 第44-66页 |
·江苏移动电子渠道功能体系 | 第44-48页 |
·网上营业厅 | 第45-46页 |
·掌上营业厅 | 第46页 |
·短信营业厅 | 第46-47页 |
·电话营业厅 | 第47页 |
·自助终端 | 第47-48页 |
·江苏移动电子渠道各组成部分的渠道冲突现状 | 第48-54页 |
·管理平台冲突 | 第48-51页 |
·营销推广冲突 | 第51-54页 |
·江苏移动电子渠道协同运营框架设计 | 第54-58页 |
·整体设计原则 | 第54-55页 |
·工作组织方式 | 第55-56页 |
·协同运营整体框架设计 | 第56-58页 |
·统一基础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| 第58-62页 |
·通过统一应用逻辑实现用户体验一致 | 第59-60页 |
·通过统一信息推送实现基础功能共享 | 第60-61页 |
·实现渠道接入平台的接口统一管理 | 第61-62页 |
·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| 第62-66页 |
·规范营销模版实现精确营销管理 | 第62-63页 |
·分析客户消费特点实现个性化营销推荐 | 第63页 |
·采集各渠道数据实现综合运营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整合业务状态实现实时监控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基于协同运营的江苏移动电子渠道实施策略 | 第66-95页 |
·渠道联动策略 | 第66-75页 |
·总体考虑 | 第66-69页 |
·跨渠道分流实现客户向低成本渠道的迁移 | 第69-74页 |
·跨渠道业务交叉引导实现客户共享 | 第74-75页 |
·营销推广策略 | 第75-88页 |
·AISAS消费者行为模式 | 第76-78页 |
·全方位联动传播引起客户关注 | 第78-81页 |
·整合外部优势资源激发客户兴趣 | 第81-82页 |
·优化搜索引擎提升知晓度 | 第82-83页 |
·通过圈子营销分享口碑传播 | 第83-85页 |
·整合内部资源促进客户行动 | 第85-88页 |
·客户价值评估和提升策略 | 第88-93页 |
·客户让渡价值差距模型 | 第88-91页 |
·优化客户界面提升客户功能价值满意度 | 第91-92页 |
·模拟人工服务提升客户情感价值满意度 | 第92页 |
·区分客户类型提升客户探求价值满意度 | 第92-93页 |
·运营支撑和组织协作策略 | 第93-95页 |
·通过管理体系变革实现统一运营 | 第93页 |
·通过开发前移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| 第93-94页 |
·省市各级组织加强分工协作 | 第94-95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后记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