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拆迁面临的社会矛盾及其化解

中文提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24页
 一、 本文的意义及缘由第9-10页
  (一) 本文的缘由第9页
  (二) 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二、 本文的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(一) 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(二) 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三、 本文的思路和主要观点第14-16页
  (一) 本文的思路第14-15页
  (二) 本文的主要观点第15-16页
 四、 本文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第16-18页
  (一) 主要理论及与本文的关联第16-17页
  (二) 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五、 本文的主要特色及不足之处第18-19页
  (一) 主要特色第18-19页
  (二) 不足之处第19页
 六、 本文的核心概念第19-24页
  (一) 城乡一体化第19-20页
  (二) 拆迁第20-22页
  (三) 社会矛盾第22-24页
第一章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拆迁面临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:以苏州为重点第24-36页
 第一节 被拆迁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第24-29页
  一、 安置补偿不到位导致被拆迁人利益受损第24-27页
  二、 社会保障不完善导致被拆迁入利益受损第27-29页
 第二节 因拆迁引发的集访和恶性治安问题突出第29-31页
  一、 因拆迁引发的信访案件逐渐升级第29-30页
  二、 因拆迁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第30-31页
 第三节 政府公信力下降第31-36页
  一、 政府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引发群众不信任第32-34页
  二、 群众问题处理不实际引发群众不信任第34-36页
第二章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拆迁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第36-42页
 第一节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拆迁中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第36-39页
  一、 地方政府及其利益第36-37页
  二、 开发商及其利益第37-38页
  三、 被拆迁人及其利益第38-39页
 第二节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拆迁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第39-42页
  一、 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第39-40页
  二、 地方政府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博弈第40页
  三、 开发商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博弈第40-42页
第三章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拆迁面临社会矛盾的成因第42-50页
 第一节 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第42-44页
  一、 “公共利益”界定的模糊第42-43页
  二、 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方面的法律缺失第43-44页
 第二节 政府的角色定位不准确第44-46页
  一、 政府对开发商角色的错位第44-45页
  二、 政府对被拆迁人角色的错位第45-46页
 第三节 失地农民的保障不到位第46-47页
  一、 失地农民的就业、生活、医疗等生活保障缺乏第46-47页
  二、 失地农民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的心理疏导缺乏第47页
 第四节 利益主体地位不对等第47-50页
  一、 权利不公平第47-48页
  二、 信息不对称第48-50页
第四章 国外拆迁的经验借鉴第50-58页
 第一节 “公共利益”界定严格第50-53页
  一、 国外对“公共利益”有代表性的几种界定第50-52页
  二、 国外严格的界定及其优点第52-53页
 第二节 法律程序公正第53-55页
  一、 国外有关拆迁的相关法律程序第53-54页
  二、 国外有关拆迁法律程序的公正性及其优点第54-55页
 第三节 争议解决机制明确第55-58页
  一、 国外有关拆迁争议的解决机制第55-56页
  二、 国外拆迁争议解决机制的明确及其优点第56-58页
第五章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拆迁面临的社会矛盾化解对策第58-69页
 第一节 完善法律法规,兼顾公平与效率第58-61页
  一、 将土地征收制度与房屋拆迁制度有机结合第58页
  二、 完善“公共利益”判断体系第58-60页
  三、 严格区分商业拆迁和国家征收第60页
  四、 建立在非“公共利益”情况下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上市制度第60-61页
  五、 建立以司法机关为主体的争议解决体系第61页
 第二节 准确定位政府角色,构建服务型政府第61-63页
  一、 政府要充当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和设计者第61-62页
  二、 政府要充当拆迁项目的实施者和管理者第62页
  三、 政府要充当人民利益的保护者和协调者第62-63页
 第三节 优化社会保障体系,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第63-66页
  一、 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第63-64页
  二、 重视失地农民教育培养第64-65页
  三、 鼓励失地农民再就业第65页
  四、 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第65-66页
 第四节 重视媒体组织力量,畅通矛盾疏导渠道第66-69页
  一、 高度重视大众媒体力量第66-67页
  二、 积极发动非政府组织力量第67-69页
结语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7页
附录一第77-79页
附录二第79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税务精神文化建设初探--The Article Attempts the Construction of Tax in Sheyang,Jiangsu Province as a Example
下一篇:突发性公共事件与政府信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