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21页 |
·小鼠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| 第9-11页 |
·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 | 第11-15页 |
·分子标记 | 第11-14页 |
·分子标记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·分子标记的种类 | 第12-14页 |
·数量性状及基因定位 | 第14-15页 |
·数量性状 | 第14页 |
·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| 第14-15页 |
·修饰基因及其研究策略 | 第15-17页 |
·修饰基因 | 第15-16页 |
·外显率 | 第15-16页 |
·显性效应 | 第16页 |
·表现度 | 第16页 |
·多效性 | 第16页 |
·修饰基因的研究策略 | 第16-17页 |
·DDK 小鼠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| 第17-21页 |
·DDK 综合症的发现和假说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·Om 基因的发现和定位 | 第18-19页 |
·Om 基因修饰基因(Ommf)的发现 | 第19页 |
·DDK 综合症的其它相关研究 | 第19-21页 |
2 引言 | 第21-23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·实验小鼠 | 第23页 |
·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23-24页 |
·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| 第24页 |
·PCR 电泳相关试剂 | 第24页 |
·DNA 提取及纯化相关试剂 | 第2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4-28页 |
·作图群体的构建 | 第25页 |
·小鼠基因组DNA 的提取 | 第25-26页 |
·微卫星位点的 PCR 扩增 | 第26页 |
·PCR 产物的电泳检测 | 第26页 |
·Om 位点杂合型 N_2 雌鼠的筛选 | 第26-27页 |
·杂合型N_2 雌鼠表型的观察和统计 | 第27页 |
·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| 第27页 |
·有效样本的染色体局部扫描 | 第27页 |
·QTL 分析 | 第27-28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5页 |
·作图群体的构建和 Om 位点杂合型雌鼠的筛选 | 第28页 |
·表型数据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表型数据的观察 | 第28页 |
·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| 第29-31页 |
·第9 号染色体上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| 第29-30页 |
·第4 号染色体上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| 第30-31页 |
·QTL 定位 | 第31-35页 |
·第9 号染色体胚胎着床数(IM)和存活胎仔数(LF)的QTL 定位 | 第31-32页 |
·第4 号染色体胚胎着床数(IM)和存活胎仔数(LF)的 QTL 定位 | 第32-35页 |
·LOD 计算及其阈值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·位点 D4Mit54 的效应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贝叶斯区间估计 | 第34-35页 |
5 讨论与结论 | 第35-39页 |
·Om 位点杂合型 N_2 雌鼠的筛选 | 第35页 |
·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| 第36页 |
·选择基因型分析法 | 第36页 |
·LOD 置信区间的确定与效应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LOD 阈值和置信区间的确定 | 第36-37页 |
·QTL 效应分析 | 第37页 |
·候选基因的筛选 | 第37-38页 |
·全文小结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5页 |
ABSTRACT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