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| ·先进冷却方式 | 第14-16页 |
| ·多斜孔冷却方式 | 第14-15页 |
| ·气膜+发散冷却 | 第15页 |
| ·逆向平行流翅壁 | 第15页 |
| ·冲击+多斜孔复合冷却方式 | 第15-16页 |
| ·冲击+对流+气膜复合冷却 | 第16页 |
| ·复合冷却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燃烧室火焰筒复合冷却的实验研究 | 第22-58页 |
| ·试验系统 | 第22-24页 |
| ·气源 | 第23页 |
| ·加热器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测量系统 | 第24-33页 |
| ·槽道流量计测量公式及标定 | 第24-27页 |
| ·浮子流量计测量公式及标定 | 第27-29页 |
| ·压力测量装置及标定 | 第29-31页 |
| ·温度测量装置及标定 | 第31-33页 |
| ·数据采集系统 | 第33-34页 |
| ·冲击+对流+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设计方案 | 第34-39页 |
| ·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 | 第34-37页 |
| ·冲击+同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 | 第37-39页 |
| ·实验过程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的误差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参数的确定 | 第40页 |
| ·冷却效率实验值的误差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冲击+同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1-48页 |
| ·气膜板壁面温度分布 | 第42-44页 |
| ·吹风比 M 对各模型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冲击孔中心线与主流流向的夹角α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·冲击孔流向间距 L 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3页 |
| ·气膜板壁面温度场 | 第49-51页 |
| ·吹风比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冲击孔流向间距 L 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同向对流冷却结构与逆向对流冷却结构冷却效率的对比 | 第53-54页 |
| ·各模型的压力损失系数 | 第54-56页 |
| ·冲击孔流向间距对同向对流冷却结构压力损失系数的影响 | 第54页 |
| ·α值对同向对流冷却结构压力损失系数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不同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压损系数对比 | 第55-56页 |
| ·结语 | 第56-58页 |
| 第三章 燃烧室火焰筒复合冷却的数值模拟 | 第58-90页 |
| ·数值计算方法 | 第58-62页 |
| ·控制方程 | 第58页 |
| ·湍流模型 | 第58-62页 |
| ·冲击+同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几何模型 | 第62-63页 |
| ·冲击+同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计算网格 | 第63-64页 |
| ·冲击+同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的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 | 第64-65页 |
| ·冲击+同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65-80页 |
| ·气膜板壁面温度分布图 | 第65-67页 |
| ·流场图 | 第67-69页 |
| ·吹风比 M 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69-72页 |
| ·各级冲击腔同一位置冷却效率的对比 | 第72-74页 |
| ·冲击孔中心线与主流流向的夹角α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74-77页 |
| ·冲击孔流向间距 L 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| ·冲击孔与气膜孔叉排时的冷却效率 | 第78-79页 |
| ·冲击孔与气膜孔排列方式对同向对流冷却结构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| ·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模型 | 第80页 |
| ·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计算网格 | 第80-81页 |
| ·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1-86页 |
| ·模型 L9-5 的温度分布及流线图 | 第81-82页 |
| ·吹风比对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| ·冲击孔流向间距对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模型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| ·吹风比对冲击孔与气膜孔叉排的逆向对流冷却结构冷却效率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| ·冲击孔与气膜孔的排列方式为顺排与插排的冷却效率对比图 | 第85-86页 |
| ·同向对流冷却结构与逆向对流冷却结构冷却效率对比 | 第86页 |
| ·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| 第86-88页 |
| ·冲击+同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 | 第86-87页 |
| ·冲击+逆向对流+气膜冷却结构 | 第87-88页 |
| ·结论 | 第88-90页 |
|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90-91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90页 |
| ·展望 | 第90-9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1-95页 |
| 致谢 | 第95-9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