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6-19页 |
| 第二章 LS-DYNA 简介及算法 | 第19-29页 |
| ·LS-DYNA 简介 | 第19-21页 |
| ·LS-DYNA 发展概况 | 第19-20页 |
| ·LS-DYNA 功能特点 | 第20-21页 |
| ·LS-DYNA 计算流程 | 第21页 |
| ·LS-DYNA 算法 | 第21-27页 |
| ·LS-DYNA 显式积分算法 | 第21-23页 |
| ·LS-DYNA 接触碰撞算法 | 第23-24页 |
| ·LS-DYNA 流固耦合算法 | 第24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降落伞充气过程动力学建模 | 第29-43页 |
| ·降落伞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29-33页 |
| ·基本假设 | 第29页 |
| ·基本参数设置 | 第29-33页 |
| ·流场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7页 |
| ·基本假设 | 第34页 |
| ·基本参数设置 | 第34-37页 |
| ·LS-DYNA 仿真控制参数的设置 | 第37-42页 |
| ·流固耦合的定义 | 第37-39页 |
| ·ALE 算法选项控制 | 第39页 |
| ·接触算法选项控制 | 第39-40页 |
| ·能量控制 | 第40页 |
| ·沙漏及体积粘度特性的定义 | 第40-41页 |
| ·壳单元的控制 | 第41页 |
| ·时间步长的控制 | 第41页 |
| ·求解时间的控制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降落伞“无限质量”充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| 第43-57页 |
| ·“无限质量”充气过程伞衣的数值模拟 | 第43-44页 |
| ·“无限质量”充气流场的数值模拟 | 第44-45页 |
| ·“无限质量”充气伞衣的应力分布 | 第45-46页 |
| ·“无限质量”充气充气时间及其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“无限质量”充气伞衣投影面积变化及其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“无限质量”充气开伞动载与气动阻力及其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伞绳长度对降落伞充气性能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伞衣透气量对降落伞充气特性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伞衣名义直径对降落伞充气特性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| ·流场速度对降落伞充气特性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大气密度对降落伞充气特性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五章 降落伞“有限质量”充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| 第57-65页 |
| ·“有限质量”充气伞衣的数值模拟 | 第57-58页 |
| ·“有限质量”充气流场的数值模拟 | 第58-59页 |
| ·“有限质量”充气伞衣的应力分布 | 第59-60页 |
| ·“有限质量”充气充气时间及其分析 | 第60页 |
| ·“有限质量”充气伞衣投影面积变化及其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“有限质量”充气开伞动载及其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“有限质量”充气阻力面积及下降速度的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“无限质量”充气与“有限质量”充气的比较 | 第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65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65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