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木薯渣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群的构建与效果评价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9-17页
   ·木薯渣产生及利用现状分析第9-10页
     ·我国木薯渣产生的数量及分布第9-10页
     ·木薯渣的处理处置方法第10页
     ·木薯渣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第10页
   ·纤维素降解菌的研究进展第10-14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降解机理第10-13页
     ·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第13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降解菌群的构建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第14-16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的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16-17页
第2章 单菌降解木薯渣纤维素效果研究第17-28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株第17页
     ·木薯渣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18页
     ·药品和试剂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1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单菌固态发酵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失重率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·粗纤维含量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活菌数的测定第2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2-26页
     ·单株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能力的比较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单株菌对木薯渣的降解能力的比较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单菌固态发酵微生物数量变化第25-26页
   ·讨论第26-27页
   ·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 混合菌降解木薯渣纤维素效果研究第28-35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8页
     ·木薯渣第28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8页
     ·药品和试剂第28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28页
   ·试验设计与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混合菌固态发酵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活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失重率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粗纤维含量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·活菌数的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·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比较第30页
     ·混合菌对木薯渣的降解能力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混合菌固态发酵微生物数量变化第32-33页
   ·讨论第33-34页
   ·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 木薯渣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群效果评价研究第35-45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5页
     ·液体发酵培养基第35页
     ·药品和试剂第35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35页
   ·试验设计与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木薯渣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混合菌群室外堆肥效果评价第36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·活菌数的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·腐殖酸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·堆肥过程中基本性质的变化情况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堆肥过程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第39页
     ·堆肥过程木薯渣降解情况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堆肥过程中腐殖酸含量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堆肥过程中堆体其他性状变化第42页
   ·讨论第42-44页
   ·小结第44-45页
第5章 结论与展望第45-47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45-46页
   ·展望第46-47页
项目资助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拟南芥AtGRP7基因的互作蛋白
下一篇:4-水杨酰基氨基硫脲衍生物及其铁金属冠醚的合成、表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