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选矿论文--选矿流程与方法论文--浮游选矿论文

微生物对煤的表面改性作用及浮选应用

摘要第1页
Abstract第6-7页
详细摘要第7-10页
Detailed Abstract第10-19页
1 绪论第19-37页
   ·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形势第19-22页
   ·我国能源与煤炭工业现状第22-24页
   ·浮选技术与原理第24-27页
     ·细粒煤分选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浮选原理第25-27页
   ·生物技术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第27-33页
     ·矿业生物技术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矿物加工与冶金中的微生物第29-32页
     ·矿物生物技术在选煤中的应用第32-3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内容第33-37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与目的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36-37页
2 煤源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37-59页
   ·引言第37-38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煤样第38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组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与设备第39-40页
   ·试验步骤及方法第40-45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煤表面改性的初步鉴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鉴定第42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鉴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3-45页
   ·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5-58页
     ·菌株的分离纯化结果第45-49页
     ·菌株对煤样的表面改性效果第49-50页
     ·FML菌的鉴定结果第50-54页
     ·HML菌的鉴定结果第54-57页
     ·菌株的鉴定结果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59页
3 煤源细菌FML培养条件优化与生物学特性第59-71页
   ·引言第59-60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60页
   ·试验步骤第60-62页
     ·生长曲线的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·菌体湿重的测量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菌体干重的测量第61页
     ·碳源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·氮源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·接种量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·振荡培养器转速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pH值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·FWL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培养条件优化第62-69页
     ·生长曲线第62-63页
     ·碳源的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 ·氮源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接种量的影响第66页
     ·振荡培养器转速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培养液pH值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第68页
     ·优化后的FWL菌培养条件第68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1页
4 微生物在原煤表面的吸附及表面改性作用第71-97页
   ·引言第71-78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表面性质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煤的表面性质第73-76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-矿物作用机制第76-77页
     ·试验用微生物第77-78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78-79页
     ·煤样第78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样品第78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与设备第78-79页
   ·试验步骤第79-81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细胞悬浮液的制备第79页
     ·菌体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9页
     ·吸附试验及吸附率计算第79-80页
     ·ζ电位测定第80-81页
     ·接触角测定第81页
   ·微生物在原煤表面的吸附规律第81-88页
     ·三种微生物细胞浓度标准曲线第81-82页
     ·pH值对微生物在原煤表面吸附的影响第82-84页
     ·矿浆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84-86页
     ·菌体细胞添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第86-88页
   ·微生物的吸附对原煤表面性质的影响第88-94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表面性质的分析第88-90页
     ·原煤表面性质的分析第90-91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吸附对原煤表面ζ电位的影响第91-93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吸附对原煤接触角的影响第93-94页
   ·结论与分析第94-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7页
5 微生物在典型矸石矿物表面的吸附及表面改性作用第97-117页
   ·煤和煤中典型的矸石矿物的结构特征第97-99页
   ·试验材料和方法第99页
   ·矿物表面性质的分析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矿物ζ电位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矿物接触角第100页
     ·原煤中矸石矿物分析第100-101页
   ·微生物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改性作用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在石英表面的吸附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石英表面性质的影响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石英的吸附和表面改性作用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·微生物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改性作用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第104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高岭土表面性质的影响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高岭土的吸附和表面改性作用分析第106-107页
   ·微生物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改性作用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黄铁矿表面性质的影响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黄铁矿的吸附和表面改性作用分析第109-110页
   ·微生物在浮选尾煤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改性作用第110-113页
   ·微生物对煤中典型矸石矿物表面改性作用机理分析第113-11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4-117页
6 微生物对原煤的表面改性作用模式与机理分析第117-147页
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117-124页
     ·测试方法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·与微生物作用前后原煤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22-124页
   ·扫描电镜检测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·测试方法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在原煤表面吸附的扫描电镜检测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在矸石表面吸附的扫描电镜检测第127-128页
   ·吸附模式分析第128-132页
     ·界面吸附的类型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生物吸附与生物膜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三种微生物在原煤表面的吸附类型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黄单胞杆菌FML在原煤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改性模式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草分枝杆菌M phlei在原煤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改性模式第132页
     ·胶红酵母Rh在原煤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改性模式第132页
   ·吸附等温方程构建第132-135页
     ·固-液界面吸附等温方程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黄单胞杆菌FML在原煤表面的吸附等温方程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胶红酵母Rh在原煤表面的吸附等温方程第134-135页
   ·微生物与矿物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分析第135-145页
     ·经典的DLVO理论第136-141页
     ·扩展的DLVO理论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与细粒煤相互作用能对浮选的影响第144-1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5-147页
7 微生物在细粒煤浮选中的应用第147-169页
   ·引言第147-148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·煤样第148页
     ·浮选药剂第148页
     ·试验仪器与设备第148-149页
   ·试验步骤和分析方法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·原煤小筛分试验第149页
     ·分步释放试验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·浮选试验第150页
     ·浮选效果评价第150-151页
   ·煤质分析第151-154页
     ·试验煤种筛分组成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分步释放试验结果第152-154页
   ·浮选试验第154-164页
     ·WH肥煤的浮选试验第154-158页
     ·LL焦煤的浮选试验第158-162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对LL细粒煤浮选试验第162-164页
   ·生物浮选试验结果与机理分析第164-1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7-169页
8 结论与展望第169-173页
   ·结论第169-171页
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171-172页
   ·展望第172-173页
参考文献第173-179页
致谢第179-181页
作者简介第181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1页
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81页
获奖情况第181页

论文共1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研究
下一篇:浮选柱的多流态过程及其分选动力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