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详细摘要 | 第8-10页 |
Detailed Abstract | 第10-16页 |
导言 | 第16-34页 |
一、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| 第16-22页 |
(一) 问题提出的背景 | 第16-18页 |
(二) 问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8-22页 |
二、 研究现状 | 第22-29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2-26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6-28页 |
(三) 研究现状述评 | 第28-29页 |
三、 研究思路、方法和难点、可能的创新点 | 第29-34页 |
(一) 本文的研究思路 | 第29-30页 |
(二) 本文研究采取的方法 | 第30页 |
(三) 本文在研究中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| 第30-31页 |
(四) 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| 第31-34页 |
第一章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 | 第34-44页 |
一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概述 | 第34-39页 |
(一) 素质的含义和结构 | 第34-35页 |
(二) 教师素质的含义和结构 | 第35-36页 |
(三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含义、要素和结构 | 第36-37页 |
(四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涵义及特征 | 第37-39页 |
二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| 第39-44页 |
(一)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要求 | 第39-40页 |
(二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现实必然性 | 第40-42页 |
(三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意义 | 第42-44页 |
第二章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内容 | 第44-64页 |
一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理论基础 | 第44-53页 |
(一)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| 第44-46页 |
(二) 教师专业化理论 | 第46-49页 |
(三) 激励理论 | 第49-51页 |
(四) 系统理论 | 第51-53页 |
二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现实内容 | 第53-64页 |
(一) 思想道德素质 | 第53-55页 |
(二) 教育理念 | 第55-58页 |
(三) 知识素质 | 第58-60页 |
(四) 能力素质 | 第60-62页 |
(五) 身心素质 | 第62-64页 |
第三章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现状、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64-130页 |
一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现状调查 | 第64-67页 |
(一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目的 | 第64页 |
(二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对象 | 第64-66页 |
(三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内容 | 第66页 |
(四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方法 | 第66-67页 |
二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现状调查结果与整体分析 | 第67-111页 |
(一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基本情况概述 | 第67-68页 |
(二) 思想道德素质 | 第68-75页 |
(三) 教育观念 | 第75-87页 |
(四) 知识结构 | 第87-90页 |
(五) 能力素养 | 第90-107页 |
(六) 身心素质 | 第107-111页 |
三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欠缺面面观 | 第111-120页 |
(一) 思想道德方面 | 第111-114页 |
(二) 教育观念方面 | 第114-115页 |
(三) 知识结构方面 | 第115-117页 |
(四) 能力素质方面 | 第117-119页 |
(五) 身心素质方面 | 第119-120页 |
四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欠缺的原因分析 | 第120-130页 |
(一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欠缺的自身原因 | 第120-123页 |
(二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欠缺的学校原因 | 第123-126页 |
(三)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欠缺的体制原因 | 第126-130页 |
第四章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途径 | 第130-146页 |
一、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原则 | 第130-132页 |
(一) 政治性原则 | 第130页 |
(二) 主体性原则 | 第130-131页 |
(三) 实践性原则 | 第131页 |
(四) 全面性原则 | 第131-132页 |
(五) 发展性原则 | 第132页 |
二、 从政府层面优化的主要途径 | 第132-139页 |
(一) 加大教育投入 | 第132-133页 |
(二) 改革教育体制 | 第133-135页 |
(三) 强化政策导向 | 第135-136页 |
(四) 加强教材建设 | 第136-137页 |
(五) 改进教师培训方式 | 第137-139页 |
三、 从学校层面优化的主要途径 | 第139-142页 |
(一) 完善教师管理机制 | 第139页 |
(二) 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| 第139-140页 |
(三)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| 第140-141页 |
(四)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地位 | 第141页 |
(五) 设置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 | 第141-142页 |
四、 从教师自身层面优化的主要途径 | 第142-146页 |
(一) 更新教育理念 | 第142-143页 |
(二) 提高思想素质 | 第143页 |
(三) 优化知识结构 | 第143页 |
(四) 增强教育能力 | 第143-144页 |
(五) 倡导终身学习 | 第144-146页 |
第五章 完善保障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的体制机制 | 第146-154页 |
一、 改革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 | 第146-148页 |
二、 创新培养机制 | 第148-149页 |
三、 完善培训机制 | 第149-150页 |
四、 优化竞争机制 | 第150-152页 |
五、 构建科学化的教师评价机制 | 第152-154页 |
结语 | 第154-1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6-162页 |
致谢 | 第162-164页 |
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164-166页 |
附录1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调查问卷(教师) | 第166-172页 |
附录2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调查问卷(学生) | 第172-174页 |
附录3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访谈录 | 第1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