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醉酒驾驶认定问题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引言第10-11页
第一章 醉酒驾驶认定问题分析第11-29页
 第一节 构成要件分析第11-24页
  一、犯罪客体第11-15页
   (一)关于机动车的界定第12-13页
   (二)关于道路的界定第13-15页
  二、客观方面第15-18页
   (一)隔夜醉酒是否构成醉酒驾驶第17-18页
   (二)对于食用含酒精食物能否认定为醉酒驾驶第18页
  三、犯罪主体第18-21页
   (一)醉酒驾驶的主体是否仅限于取得驾驶资格的人第19页
   (二)关于醉酒驾驶的共犯问题第19-21页
  四、主观方面第21-24页
   (一)间接故意说第21页
   (二)过失说第21页
   (三)故意和过失并存说第21-22页
   (四)本文的观点第22-24页
 第二节 既遂标准分析第24-26页
 第三节 罪数形态分析第26-27页
 第四节 量刑情节第27-29页
  一、自首情节认定问题第27页
  二、是否应当对国家公务人员、公交车、出租车司机醉酒驾驶加重处罚第27-28页
  三、可能影响量刑的其他因素第28-29页
   (一)醉酒驾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第28页
   (二)醉酒驾驶行为人的醉酒程度及实际辨认、控制能力第28-29页
   (三)危害结果的大小与是否进行民事赔偿第29页
第二章 醉酒驾驶与相关犯罪的认定问题分析第29-32页
 第一节 醉酒驾驶与交通肇事罪的判定第29-31页
  一、犯罪主体第30页
  二、主观方面第30页
  三、客观方面第30页
  四、既遂形态类型第30-31页
 第二节 醉酒驾驶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判定第31-32页
  一、犯罪主体第31页
  二、主观方面第31页
  三、客观方面第31-32页
  四、犯罪客体第32页
  五、既遂形态类型第32页
第三章 醉酒驾驶认定标准完善设置第32-36页
 第一节 明确醉酒驾驶同时构成其他犯罪情形的法定刑标准第32-33页
 第二节 制定科学严谨的“醉驾”认定新标准第33-34页
 第三节 处罚力度需适当加强第34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8页
致谢第38页

论文共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
下一篇:论死刑不引渡原则--以外逃贪官为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