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缩略语表 | 第10-11页 |
| 1 综述 | 第11-31页 |
| ·白细胞介素 18(IL-18)的性质与作用 | 第11-16页 |
| ·白细胞介素 18 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| 第11-12页 |
| ·白细胞介素 18 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| 第12-14页 |
| ·白细胞介素 18 的生物学作用与应用 | 第14-16页 |
| ·重组白细胞介素 18(rIL-18)的表达 | 第16-18页 |
| ·rIL-18 的原核表达 | 第16-17页 |
| ·rIL-18 的真核表达 | 第17页 |
| ·rIL-18 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 | 第17页 |
| ·rIL-18 的其它系统表达 | 第17-18页 |
| ·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 18(rrIL-18)的毕赤酵母表达 | 第18-31页 |
| ·毕赤酵母受体菌 | 第19-20页 |
| 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| 第20-22页 |
| ·工程质粒的构建 | 第22-23页 |
| ·毕赤酵母的转化 | 第23-26页 |
| ·工程菌的鉴定与筛选 | 第26-27页 |
| ·外源蛋白的表达及修饰 | 第27页 |
| ·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 | 第27-31页 |
|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1-49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1-35页 |
| ·主要实验材料 | 第31页 |
| ·主要试剂盒及试剂 | 第31页 |
| ·贮存液和培养基 | 第31-34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4-3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5-49页 |
| ·rrIL-18 基因序列的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| 第36-38页 |
| ·重组质粒的线性化 | 第38页 |
| ·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电转化 | 第38-39页 |
| ·基因组 PCR 法鉴定阳性重组子 | 第39-40页 |
| ·MM 和 MD 平板筛选 Mut+表型 | 第40-41页 |
| ·重组菌的诱导表达及检测 | 第41-42页 |
| ·蛋白浓度的测定 | 第42-43页 |
| ·免疫印迹鉴定 | 第43页 |
| ·中试发酵条件优化实验 | 第43-44页 |
| ·分离纯化方法与步骤 | 第44-45页 |
| ·细胞培养 | 第45-46页 |
| ·MTT 检测 | 第46页 |
| ·Hochest 33258 染色 | 第46-47页 |
| ·制作大鼠 2/3 肝切除模型 | 第47页 |
| ·BrdU 免疫荧光染色 | 第47页 |
| ·统计学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3 实验结果 | 第49-61页 |
| ·rrIL-18 表达质粒的结构及分子量 | 第49-50页 |
| ·表达 rrIL-18 的工程菌 | 第50-53页 |
| ·rrIL-18 工程菌的 3L 罐发酵条件 | 第53-57页 |
| ·分离纯化 rrIL-18 的纯度和收率 | 第57-58页 |
| ·rrIL-18 对五种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| ·rrIL-18 对五种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rrIL-18 对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4 讨论 | 第61-67页 |
| 结论 | 第67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待发表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