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份福利视角下的城市低保退出困境研究--以F街道低保救助对象的“闹保”为例
目录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8页 |
·研究缘起 | 第8-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·中国城市低保救助制度研究 | 第9页 |
·低保对象甄别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·低保福利依赖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低保保障水平研究 | 第11页 |
·低保身份福利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2-15页 |
·城市低保救助制度 | 第12-13页 |
·身份 | 第13-14页 |
·身份福利 | 第14-15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6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、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案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17页 |
·调查方案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社会结构变迁与身份福利的演变 | 第18-25页 |
·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前的身份福利 | 第18-20页 |
·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后的身份福利 | 第20-21页 |
·低保身份福利的获得及制度性安排 | 第21-25页 |
第三章 城市低保救助对象“闹保”的实例研究 | 第25-32页 |
·有理的“闹”:制度设计的缺失与难以证明的身份 | 第25-28页 |
·“互为因果”的低保准入资格审查 | 第25-26页 |
·“一视同仁”的残疾等级认定 | 第26-27页 |
·“量身订制”的低保标签 | 第27-28页 |
·“无孔不入”的申请者 | 第28页 |
·无理的“闹”:低保对象的依赖心理 | 第28-32页 |
·“没正经工作,我就得吃低保” | 第28-29页 |
·“没有低保,我就不幸福” | 第29-30页 |
·“不给我低保,你就得给我养孩子”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身份福利视角下“闹保”成功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“企业办社会”的路径依赖 | 第32-33页 |
·制度设计的缺失使制度执行陷于两难 | 第33-36页 |
·“单打独斗”的低保干部 | 第34-35页 |
·“分身乏术”的低保干部 | 第35页 |
·“见招拆招”的低保干部 | 第35-36页 |
·上下分治的地方治理结构 | 第36-39页 |
·政府的维稳压力 | 第36-37页 |
·媒体的站脚助威 | 第37页 |
·管不了?不敢管? | 第37-39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| 第39-42页 |
·结论 | 第39页 |
·对策建议 | 第39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