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一、 前言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(二)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(三) 本章小结 | 第10-11页 |
二、 山水画的发展与演变----现代山水画的由来 | 第11-15页 |
(一) 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3页 |
(二) 现代山水画发展的时代背景 | 第13-15页 |
三、 现代山水画的审美思想 | 第15-20页 |
(一) 古代山水画创作审美思想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 魏晋南北朝(220——589)时期山水画审美思想 | 第15页 |
2. 隋唐、五代(581——960)时期山水画审美思想 | 第15-16页 |
3.宋元(960——1368)时期山水画审美思想 | 第16页 |
4.明清(1368——1840)时期山水画审美思想 | 第16-17页 |
(二) 审美思想的发展 | 第17-20页 |
1. 康有为等人的绘画改革精神 | 第17-18页 |
2. 高剑父的折衷思想 | 第18页 |
3.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情怀 | 第18-19页 |
4. 林风眠的“调和论” | 第19-20页 |
四、 现代山水画的笔墨特征 | 第20-25页 |
(一) 了解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发展 | 第20-22页 |
(二) 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笔墨发展 | 第22-25页 |
五、 山水画的构图法则 | 第25-29页 |
(一) 传统山水画构图的发展变化 | 第25-27页 |
(二) 现代山水画构图的演变 | 第27-29页 |
六、 现代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途径 | 第29-38页 |
(一) 传统山水“师造化”的发展 | 第29-32页 |
(二) 师造化----写生对现代山水画发展的推进作用 | 第32-38页 |
1. 京津画派 | 第32-35页 |
2. 岭南画派 | 第35-38页 |
七、 总结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