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9-15页 |
·关于逆向物流的理论基础研究 | 第9-11页 |
·关于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关于运作模式的选择方法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文献综述小结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基础理论 | 第17-26页 |
·逆向物流的概述 | 第17-20页 |
·逆向物流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·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| 第18-19页 |
·逆向物流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逆向物流的分类 | 第20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概述 | 第20-24页 |
·电子商务与逆向物流之间的关系 | 第20-22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成因分析 | 第22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逆向物流的阻碍 | 第23-24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与传统逆向物流的区别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| 第26-36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一般运作模式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一般运作模式的提出 | 第26-27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自营模式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联营模式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外包模式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新的运作模式——共同模式 | 第31-36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共同模式提出的背景 | 第31-32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共同模式的内涵 | 第32-33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共同模式的运作机理 | 第33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共同模式的优势 | 第33-34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共同模式可能遇到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6-45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6-41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提出 | 第36-37页 |
·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企业自身能力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外部压力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评价指标的筛选 | 第41-4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筛选原则 | 第41-42页 |
·评价指标的筛选 | 第42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2-45页 |
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2-43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分析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 | 第45-62页 |
·现有选择方法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选择方法的确定 | 第46-48页 |
·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方法的基本原则 | 第46页 |
·本文确定的方法:模糊层次分析法 | 第46-48页 |
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| 第48-50页 |
·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| 第48页 |
·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实施步骤 | 第48-50页 |
·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模式选择 | 第50-52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 | 第50页 |
·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模式选择的实施步骤 | 第50-52页 |
·算例分析 | 第52-62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2-56页 |
·确定评价对象集、因素集和评语集 | 第56-57页 |
·单因素评价 | 第57-59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 | 第59-60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的分析 | 第60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