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糙脉孢菌糖转运蛋白功能及产酶条件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前言 | 第8-18页 |
·粗糙脉孢菌 | 第8-9页 |
·糖转运蛋白 | 第9-12页 |
·糖转运蛋白简介 | 第9页 |
·动物糖转运蛋白 | 第9页 |
·植物糖转运蛋白 | 第9-10页 |
·微生物糖转运蛋白 | 第10页 |
·纤维二糖 | 第10-11页 |
·糖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生物质能源 | 第12-13页 |
·生物质简介 | 第12页 |
·生物质能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纤维素降解与纤维二糖转运蛋白 | 第13-14页 |
·生物质降解与纤维素酶 | 第14-16页 |
·纤维素酶的来源 | 第14页 |
·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| 第14页 |
·纤维素酶的生产 | 第14-15页 |
·纤维素酶的应用与前景 | 第15-16页 |
·响应面法优化粗糙脉孢菌产纤维素酶培养基 | 第16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3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8-22页 |
·菌种 | 第18页 |
·主要药品 | 第18-20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20页 |
·主要培养基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溶液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2-35页 |
·菌种的培养 | 第22页 |
·多突变体的筛选 | 第22-25页 |
·考马斯亮蓝法(BradFord法)测定蛋白含量 | 第25-26页 |
·CMC-Na酶活与滤纸酶活(FPU)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·木聚糖酶酶活测定 | 第27页 |
·生物量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单突变体菌株Native启动子互补体的构建 | 第28-33页 |
·产酶培养基的优化—响应面法 | 第33-35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58页 |
·粗糙脉孢菌纤维:糖转运蛋白功能研究 | 第35-52页 |
·粗糙脉孢菌纤维二糖转运蛋白多突变体的构建与筛选 | 第35-36页 |
·粗糙脉孢菌各突变体在Avicel培养基中的表型 | 第36-40页 |
·粗糙脉孢菌各突变体木聚糖培养基的表型 | 第40-43页 |
·粗糙脉孢菌各突变体在纤维二糖培养基中的表型 | 第43-45页 |
·粗糙脉孢菌各突变体在单糖及蔗糖培养基中的表型 | 第45页 |
·粗糙脉孢菌各突变体在秸秆培养基中的表型 | 第45-48页 |
·糖转运蛋白基因互补体的构建 | 第48-52页 |
·粗糙脉孢菌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| 第52-58页 |
·粗糙脉孢菌基本产酶水平分析 | 第52页 |
·Plackett-Burman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爬坡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4页 |
·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模型验证试验 | 第56-58页 |
4 结论 | 第58-59页 |
5 展望 | 第59-60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60-66页 |
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6-67页 |
8 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