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理论价值与意义 | 第9页 |
| ·实践价值与意义 | 第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| ·定量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| ·定性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架构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特色 | 第10页 |
| 2 工作-生活平衡理论框架 | 第10-17页 |
| ·国外“工作-生活平衡”的定义溯源 | 第10-13页 |
| ·中国“工作-生活平衡”的理论框架 | 第13-14页 |
| ·“工作-生活平衡”的策略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| ·目前对于“工作-生活平衡”问题的研究趋势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3 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现状 | 第17-22页 |
| ·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之工作现状 | 第17-20页 |
| ·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之生活现状 | 第20-2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4 行业制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| ·北京市出租汽车的经营方式及对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企业制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页 |
| 5 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现状调查 | 第24-63页 |
| ·研究设计 | 第25-27页 |
| ·调研目的 | 第25页 |
| ·调查方法 | 第25页 |
| ·调查对象 | 第25页 |
| ·问卷设计 | 第25-26页 |
| ·问卷试调查 | 第26-27页 |
| ·调研基本情况 | 第27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总体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7页 |
| ·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北京出租汽车企业性质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9页 |
| ·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年限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人口统计学变量维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| ·年龄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受教育程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婚姻状况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工作维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34-46页 |
| ·工作状况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34-44页 |
| ·工作对生活的影响状况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身体健康状况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企业维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6-52页 |
| ·企业性质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6页 |
| ·企业经营模式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6页 |
| ·份子钱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·是否指定保养地点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保险制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·劳动合同制度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家庭方面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52-57页 |
| ·子女个数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配偶收入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53-57页 |
| ·是否有老人赡养对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| 第57页 |
| ·不同企业间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差异性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不同企业间影响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| 第58-62页 |
| ·不同企业间份子钱(纯份)差异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不同企业间是否指定保养地点差异性分析 | 第59页 |
| ·不同企业间保险制度差异性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不同企业间在劳动合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·对影响北京出租汽车司机工作-生活平衡状态的模型的构建 | 第62-63页 |
| 6 结论 | 第63-66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·相关建议 | 第64-65页 |
| ·本文的局限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| 附录 | 第70-78页 |
|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