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工程论文--农业动力、农村能源论文--生物能(生物质能)的应用论文

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与装置研究

致谢第1-11页
摘要第11-13页
第1章 概述第13-45页
   ·生物质与氢能第13-14页
   ·制氢方法及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·化学法制氢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生物法制氢第15-18页
   ·太阳能光合细菌生物制氢技术第18-24页
     ·光合细菌制氢的产氢机理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光合细菌产氢原料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光合细菌产氢影响因素第22-24页
   ·生物制氢装置类型及其研究进展第24-40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厌氧生物制氢反应装置发展现状第25-30页
     ·光合生物制氢反应装置发展现状第30-40页
   ·自控技术与生物制氢第40-41页
     ·自控技术的工作原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·自控技术在制氢领域的应用第41页
   ·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研究太阳能光合连续产氢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第42页
     ·太阳能光合连续产氢自控装置的设计第42页
     ·太阳能光合连续产氢自控装置的运行试验第42页
     ·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对连续产氢的促进作用分析第42页
   ·小结第42-45页
第2章 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特性第45-49页
   ·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组成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工作原理第46-47页
   ·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第47-48页
   ·小结第48-49页
第3章 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设计研究第49-89页
   ·设计要求及其指导思想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设计要求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指导思想第50页
   ·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第50-59页
     ·温度控制方法的选择第50页
     ·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·数学模型的确立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·数学模型的参数确定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·单片机 PID 控制算法的实现原理与仿真第52页
     ·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·工作原理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·设计方案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主要技术指标与控制要求第54页
     ·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·铂电阻温度计的选择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·三线制接桥方法的选择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传感器的标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·信号放大器和驱动器的使用第57页
     ·温度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第57-59页
   ·PH 控制系统的研究第59-67页
     ·PH 控制方法的选择第60页
       ·双回路控制器的确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·模糊控制策略的确定第60页
     ·PH 控制系统数学建模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·数学模型的确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·数学模型的参数确定第61页
       ·双回路 PID 模糊控制器的实现原理与仿真第61-62页
     ·PH 检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第62-64页
     ·主要技术指标与控制要求第64页
     ·PH 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·中和物料的设计第64页
       ·碱液分配器的设计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PH 传感器的标定第65-66页
     ·PH 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第66-67页
   ·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第67-74页
     ·流量检测与控制方法的选择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流量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·工作模式的选择与控制方法第70页
       ·流量的检测与控制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·上料箱的控制第71页
     ·主要技术指标与控制要求第71页
     ·流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·涡轮流量传感器的选择第71页
       ·电容式液位计的选择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·液位计的标定第72页
     ·流量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第72-74页
   ·供光单元中的控制系统设计第74-77页
     ·聚光器散热导管的自动换水装置的设计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·直角导管中液位检测的设计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·自动换水装置的实现第75页
     ·供光管中 LED 光源的控制设计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·LED 灯自动开启的设计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·太阳能光伏供电与市电自动切换的设计第76页
     ·供光管的清洗预警设计第76页
     ·供光单元中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第76-77页
   ·总体控制系统设计第77-87页
     ·总体系统结构图第77-79页
     ·总体系统设计方案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·总体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·总体检测与控制流程原理图第81页
       ·总体检测与控制编程结构图第81-84页
     ·总体系统硬件配置及分布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·系统硬件配置第84页
       ·系统硬件分布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单片机程序第85-86页
     ·软件设计逻辑图第86-87页
     ·通讯协议的选择第87页
   ·系统优化设计第87-89页
     ·数据的冗余第87页
     ·控制系统的冗余第87页
     ·物理链路的冗余第87-89页
第4章 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产氢自控系统运行试验第89-111页
   ·试验材料与方法第89-90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89页
     ·培养方法第89页
     ·分析检测方法第89-90页
   ·系统软件第90-92页
     ·软件功能运行第90-91页
     ·软件运行视图第91-92页
   ·单个子系统的运行第92-101页
     ·温度控制系统的运行第92-97页
       ·运行情况及结果分析第92-95页
       ·误差分析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·本节小结第96-97页
     ·PH 控制系统的运行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·运行情况及结果分析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·误差分析第98页
       ·本节小结第98页
     ·流量控制系统的运行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·运行情况及结果分析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·误差分析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·本节小结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供光单元控制系统的运行及分析第101页
   ·单个系统运行控制前后情况的对比第101-107页
     ·温度控制系统运行前后情况的对比与分析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·PH 控制系统运行前后情况的对比与分析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·流量控制系统运行前后情况的对比与分析第106-107页
   ·整体系统的运行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功能性适应性试验第107页
     ·连续性稳定性试验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产氢效率的促进作用试验第108-10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9-111页
第5章 全文总结第111-115页
   ·主要研究成果第111-112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12-113页
   ·建议第113-115页
参考文献第115-127页
ABSTRACT第127-131页
附录:单片机程序第131-158页
博士就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取专利情况第158页

论文共1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--以河南农业大学“9:1”模式创新试验为例
下一篇: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乙酯混合燃料动力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