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明儒侠变化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 侠、儒侠界定 | 第10-11页 |
二 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三 选题意义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历史上的侠和儒侠 | 第16-23页 |
一 历史上的侠 | 第16-19页 |
(一)出现期 | 第16-17页 |
(二)发展期 | 第17-18页 |
(三)盛行期 | 第18页 |
(四)低潮期 | 第18-19页 |
二 历史上的儒侠 | 第19-23页 |
(一)后汉至魏晋时期的儒侠 | 第20-21页 |
(二)隋至宋元时期的儒侠 | 第21-22页 |
(三)明代的儒侠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晚明儒侠的变化 | 第23-31页 |
一 构成范围的扩大 | 第23-26页 |
(一)山人儒侠 | 第23-24页 |
(二)士人儒侠 | 第24-25页 |
(三)商人儒侠 | 第25-26页 |
二 积极投身社会事务 | 第26-31页 |
(一)投身军伍 | 第26-28页 |
(二)参与地方事务 | 第28-31页 |
第三章 晚明儒侠变化的原因探析 | 第31-44页 |
一 统治危机 | 第31-35页 |
(一)社会危机 | 第31-33页 |
(二)边患危机 | 第33-35页 |
二 商品经济发展 | 第35-38页 |
(一)冒险精神对商人儒侠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(二)商业原则对商人儒侠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三 社会文化 | 第38-44页 |
(一)侠客崇拜思想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(二)尚武风气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晚明儒侠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| 第44-54页 |
一 对侠客形象的多样化重塑 | 第44-46页 |
二 对泰州学派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三 对后世影响 | 第48-54页 |
(一)对东林党人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(二)对清初反清志士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(三)对清末知识分子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3页 |
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