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隋、唐至清前期(581~1840年)论文--明(1368~1663年)论文

明中后期士大夫“得君行道”践履研究--以张居正为例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绪论第11-20页
 一、 选题缘由第11-13页
 二、 研究前史第13-20页
  (一) “得君行道”研究第13-15页
  (二) 明中后期士大夫研究第15-16页
  (三) 张居正研究第16-20页
第一章 明以前士大夫“得君行道”观念及践履第20-32页
 一、 先秦“得君行道”观念的出现第20-26页
  (一) “得君行道”内涵第20-22页
  (二) 先秦“得君行道”观念的出现第22-24页
  (三) 先秦儒家士大夫的特点第24-26页
 二、 宋“得君行道”践履第26-32页
  (一) 儒家“得君行道”观念初次践履的原因第26-29页
  (二) 南宋理学家“得君行道”践履第29-32页
第二章 明中后期士大夫“得君行道”践履的现实性第32-39页
 一、 明中后期的社会环境第32-35页
  (一) 社会形势:呼唤变革第32-33页
  (二) 政治环境:皇帝的群体特征第33-34页
  (三) 制度条件:内阁的崛起第34-35页
 二、 明中后期士大夫的理想抱负第35-39页
  (一) 士大夫人生理想的践履途径第35-36页
  (二) 官僚士大夫的变革理想及践履第36-39页
第三章 张居正“得君行道”践履第39-50页
 一、 少年时的人生理想——“得君行道”第39-40页
 二、 步入仕途,改革条件成熟第40-45页
  (一) 科举入仕第40-41页
  (二) 归乡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第41-42页
  (三) 结“铁三角”成改革群体第42-43页
  (四) 担任帝师第43-45页
 三、 图新改革,得以“行道”第45-50页
  (一) 克服阻力,推行改革第45-46页
  (二) 万历新政的成效第46-48页
  (三) 对张居正“行道”的评价第48-50页
第四章 明中后期士大夫“得君行道”践履之分析第50-56页
 一、 与王安石“得君行道”践履的比较第50-52页
 二、 影响明中后期“得君行道”践履的因素第52-56页
  (一) “道”本身的难以践履性第52-53页
  (二) 封建社会的制度性因素第53-54页
  (三) 践履者的主观因素第54-56页
结语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附录: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雍正朝财经改革探研
下一篇:晚明儒侠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