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铁运行引发周边建筑物振动响应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振源特性及减隔振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地层中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振动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地铁环境地面振动实测分析 | 第20-48页 |
·振动测试方案 | 第20-24页 |
·测点布置与现场环境介绍 | 第20-21页 |
·振动测试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振动测试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振动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方法 | 第24-29页 |
·测试数据预处理 | 第24页 |
·傅立叶级数 | 第24-25页 |
·傅立叶变换 | 第25-26页 |
·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| 第26-27页 |
·振动的 1/3 倍频程 | 第27-28页 |
·振动评价指标 | 第28-29页 |
·振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29-46页 |
·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及时域初步分析 | 第29-35页 |
·振动加速度的频谱特性分析 | 第35-42页 |
·地面振动的传播规律分析 | 第42-46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46-48页 |
第3章 地铁周边建筑的振动响应特性 | 第48-96页 |
·基本计算理论与参数 | 第48-53页 |
·有限元计算方法的确定 | 第48-50页 |
·阻尼系数的确定 | 第50-52页 |
·积分步长的确定 | 第52页 |
·模型单元尺寸的确定 | 第52页 |
·振动激励输入方法的确定 | 第52-53页 |
·总层数对建筑振动响应的影响 | 第53-72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53-54页 |
·输入激励 | 第54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54-72页 |
·层高对建筑振动响应的影响 | 第72-75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72-73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73-75页 |
·板跨对建筑振动响应的影响 | 第75-79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75-76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76-79页 |
·梁截面对建筑振动响应的影响 | 第79-82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79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79-82页 |
·柱截面对建筑振动响应的影响 | 第82-85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82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82-85页 |
·板厚对建筑振动响应的影响 | 第85-88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85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85-88页 |
·建筑材料对建筑振动响应的影响 | 第88-93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88-89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89-93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93-96页 |
第4章 大平面建筑物多点激励振动响应特性 | 第96-110页 |
·多点激励的建筑振动计算方法 | 第96-98页 |
·大质量法 | 第96-97页 |
·相对运动法 | 第97-98页 |
·长跨垂直轨道大平面建筑振动响应特性 | 第98-103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98-99页 |
·输入激励 | 第99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99-103页 |
·长跨平行轨道大平面建筑振动响应特性 | 第103-108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103-104页 |
·输入激励 | 第104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比较 | 第104-108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108-110页 |
结论 | 第110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6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