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综合评价体系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·本文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机理分析 | 第15-23页 |
·干缩机理 | 第15-18页 |
·毛细管张力 | 第15-17页 |
·吸附水及分子间作用力 | 第17页 |
·层间水作用 | 第17页 |
·碳化脱水作用 | 第17-18页 |
·温缩机理 | 第18-19页 |
·开裂应力分析 | 第19-22页 |
·裂缝扩展模式 | 第19-20页 |
·干缩应力 | 第20-21页 |
·温缩应力 | 第21-22页 |
·半刚性基层总应力 | 第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评价影响分析 | 第23-42页 |
·原材料基本性能测试 | 第23-25页 |
·水泥基本性能 | 第23页 |
·集料基本性能 | 第23-25页 |
·基于正交试验的干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5-30页 |
·正交试验基本原理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过程设计 | 第26页 |
·结果分析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不同设计方法对混合料抗裂性能评价影响 | 第30-40页 |
·重型击实法 | 第30-32页 |
·振动压实法 | 第32-35页 |
·两种设计方法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35-36页 |
·两种设计方法对各参数及抗裂性能评价影响 | 第36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基于抗裂性能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优选 | 第42-50页 |
·级配基本理论 | 第42-45页 |
·间断级配 | 第42页 |
·连续级配 | 第42-45页 |
·级配设计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原理分析 | 第45页 |
·计算步骤 | 第45-46页 |
·集料级配优选设计 | 第46-49页 |
·级配设计方案 | 第46-48页 |
·不同级配条件下基层抗裂性能试验结果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| 第50-64页 |
·现有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| 第50-55页 |
·干缩系数与温缩系数 | 第50-51页 |
·干缩抗裂系数与温缩抗裂系数 | 第51-53页 |
·干缩抗裂性指数与温缩抗裂性指数 | 第53-54页 |
·干缩能抗裂系数与温缩能抗裂系数 | 第54-55页 |
·推荐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| 第55-56页 |
·抗裂性能试验 | 第56-60页 |
·干缩试验测试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干缩指标试验数据 | 第57-59页 |
·试验数据汇总 | 第59-60页 |
·抗裂性能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 | 第60页 |
·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步骤 | 第60-61页 |
·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灰色关联分析结论 | 第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质量跟踪检测 | 第64-68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64页 |
·施工过程抗裂措施 | 第64-65页 |
·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| 第64页 |
·设置预切缝 | 第64-65页 |
·碾压与养生 | 第65页 |
·抗裂效果跟踪检测 | 第65-67页 |
·混合料级配 | 第66页 |
·水泥剂量 | 第66页 |
·综合性干缩抗裂系数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·结论 | 第68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