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2页 |
·大跨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目的 | 第8-11页 |
·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监控与评估 | 第12页 |
·设计验证 | 第12-13页 |
·规范改进 | 第13页 |
·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| 第13-21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大跨径桥梁动力特性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比选 | 第22-30页 |
·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概述 | 第22-25页 |
·传感器布置准则 | 第22页 |
·以位移模态为目标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优化方法比较 | 第25-26页 |
·优化的模态置信度准则 | 第26-29页 |
·传感器初始布置 | 第26-27页 |
·建立模态置信度 MAC 阵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青草背长江大桥振动特性分析 | 第30-53页 |
·悬索桥自振特性分析 | 第30-36页 |
·上部结构自由振动分析 | 第30-34页 |
·竖直挠曲振动 | 第34-35页 |
·水平挠曲振动 | 第35页 |
·扭转振动 | 第35-36页 |
·悬索桥自振的有限元分析 | 第36-42页 |
·动力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Midas 软件动力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水平挠曲振动 | 第40页 |
·桥面系的模拟 | 第40-41页 |
·主塔的模拟 | 第41页 |
·支座系统及连接方式的模拟 | 第41-42页 |
·Midas 空间动力模型计算分析 | 第42-52页 |
·结构自由振动频率与振型求解 | 第42-50页 |
·空间动力特性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青草背长江大桥动力特性监测传感器布置 | 第53-72页 |
·主梁振动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 | 第53-59页 |
·传感器优化布置位置初选 | 第53-54页 |
·建立模态置信度矩阵 | 第54-55页 |
·采用累积法增加自由度优化 | 第55-57页 |
·MAC 计算程序 | 第57-58页 |
·优化结果 | 第58-59页 |
·主缆自振特性监测测点优化布置 | 第59-70页 |
·主缆监测传感器的选择 | 第59-69页 |
·吊索振动监测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72-73页 |
·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72页 |
·展望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6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