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城中村现状调查与可持续改造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上篇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第一章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 “中国美丽乡村”建设的时代背景 | 第10页 |
2. 国际花园城市“后花园建设”的现实需求 | 第10-11页 |
3. 深圳城中村问题的严重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 | 第12-14页 |
1. 乡村景观 | 第12页 |
2. 乡村景观生态设计 | 第12页 |
3. 城中村 | 第12页 |
4. 生态居住区 | 第12-13页 |
·生态居住区概念与内涵 | 第12-13页 |
·生态居住区的特征 | 第13页 |
5. 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| 第13-14页 |
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1. 国外城中村概况 | 第14页 |
2. 国内城中村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3. 国内外城中村的比较 | 第15-16页 |
下篇 研究内容 | 第16-80页 |
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6-22页 |
1.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2.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3.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理论归纳法 | 第16页 |
·实地调查法 | 第16-17页 |
·专业人士咨询法 | 第17页 |
·问卷调查法 | 第17页 |
·实证分析法 | 第17页 |
4.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5. 技术路线 | 第18页 |
6. 调查选点 | 第18-22页 |
·调查点的选取依据 | 第18-21页 |
·城中村调查点的确定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深圳城中村现状与分析 | 第22-40页 |
1. 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| 第22-37页 |
·白石洲 | 第22-25页 |
·大冲 | 第25-28页 |
·皇岗村 | 第28-30页 |
·下沙 | 第30-33页 |
·大万 | 第33-37页 |
2. 调查结果分析与比较 | 第37-40页 |
·规划不力 | 第37-38页 |
·社会功能非宜人 | 第38页 |
·生态环境欠舒适 | 第38页 |
·资源利用高能耗 | 第38-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深圳城中村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估 | 第40-65页 |
1.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0-42页 |
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| 第40页 |
·城中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0-42页 |
2. 可持续性分析之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2-49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42-43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3-49页 |
3. 可持续评价指标描述、指标值计算及量化 | 第49-58页 |
·可持续社会功能指标 | 第51-53页 |
·可持续生态环境指标 | 第53-55页 |
·可持续资源利用指标 | 第55-58页 |
·可持续文化传承指标 | 第58页 |
4. 深圳城中村可持续性评价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建立评语集 | 第58-59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59页 |
·单项指标评价法 | 第59页 |
·评价法相关术语解释及计算 | 第59页 |
·问卷调查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 深圳城中村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5页 |
·评价结果及分析 | 第60-65页 |
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生态城中村更新改造建议 | 第65-79页 |
1. 科学规划改造 | 第65页 |
·改造基本原则 | 第65页 |
·改造方法选择 | 第65页 |
2. 完善社会功能 | 第65-72页 |
·建筑抽疏、低碳化、风格化 | 第65-71页 |
·科学运营管理 | 第71-72页 |
3. 优化生态环境 | 第72-77页 |
4. 合理利用资源 | 第77-79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79-80页 |
1. 负面结果 | 第79页 |
2. 积极因素 | 第79页 |
3. 深入思考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附录 | 第82-85页 |
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