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及目的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 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三、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民国时期学校舞蹈教育产生的背景 | 第13-22页 |
一、 近代中国教育演变和学校舞蹈教育 | 第13-17页 |
1、 清末教育改良运动为学校舞蹈教育创造了条件 | 第13-15页 |
2、 清廷新学制的确立为学校舞蹈教育提供了可能 | 第15-17页 |
二、 西方体育舞蹈教育的传入和引进 | 第17-22页 |
1、 教会女子学校的体育舞蹈课程 | 第17-18页 |
2、 基督教青年会在传播美国体育舞蹈教育中的作用 | 第18-19页 |
3、 留学人士在开展学校舞蹈教育中的作用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民国时期学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| 第22-39页 |
一、 民国初期学校舞蹈教育的发轫 | 第22-27页 |
1、 民国教育学制为学校舞蹈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| 第22-24页 |
2、 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学校舞蹈教育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3、 最早以欧美土风舞为主的学校舞蹈教育 | 第26-27页 |
二、 民国中后期学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| 第27-39页 |
1、 “五·四”新文化运动和新学制的改革对舞蹈教育的推动 | 第27-30页 |
2、 以优秀舞、形意舞为主的学校舞蹈教育 | 第30-32页 |
3、 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作用 | 第32-35页 |
4、 学校体育舞蹈课程标准的完善 | 第35-39页 |
第三章 民国时期学校舞蹈教育评述 | 第39-53页 |
一、 身体意识觉醒的舞蹈教育 | 第39-42页 |
1、 强健身体、救国救民 | 第39-41页 |
2、 完固精神、身心相合 | 第41-42页 |
二、 建立在美育基础上的舞蹈教育 | 第42-46页 |
1、 愉悦身心、健美形体 | 第43-44页 |
2、 陶养情操、健全人格 | 第44-46页 |
三、 重视民主和科学的舞蹈教育 | 第46-50页 |
1、 教育平等、提倡普及 | 第46-48页 |
2、 讲究科学、因材施教 | 第48-50页 |
四、 兼收中外、为我所用的舞蹈教育 | 第50-53页 |
1、 思想开放、兼收中外 | 第50-51页 |
2、 思想开放、为我所用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民国时期学校舞蹈教育的启示 | 第53-59页 |
一、 充分认识舞蹈的教育功能 | 第53-55页 |
二、 全面更新舞蹈教育理念 | 第55-56页 |
三、 对当今学校舞蹈教育的建议 | 第56-59页 |
1、 在体育课中设置舞蹈教学内容 | 第56-57页 |
2、 在音乐课中设置舞蹈教学内容 | 第57页 |
3、 在其他课程中融合舞蹈教学内容 | 第57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附录 | 第65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