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介入设计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·缘起 | 第10页 |
·重要概念 | 第10-13页 |
·工业遗产 | 第10-11页 |
·更新改造 | 第11-12页 |
·介入设计 | 第12-13页 |
·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| 第13-24页 |
·更新改造相关理论 | 第13-15页 |
·介入设计相关理论 | 第15-19页 |
·工业遗产建筑更新改造发展状况 | 第19-2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介入设计基础研究 | 第26-56页 |
·介入设计策略定位 | 第26-31页 |
·旧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的基本策略 | 第26-28页 |
·介入设计策略的具体内涵 | 第28-30页 |
·介入设计策略的原则 | 第30-31页 |
·介入对象研究 | 第31-45页 |
·介入对象范围 | 第31-36页 |
·介入对象切入点 | 第36-45页 |
·介入元素研究 | 第45-55页 |
·介入元素特征 | 第45-53页 |
·介入元素来源 | 第53-5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三章 介入设计类型及手法研究 | 第56-92页 |
·建筑群体设计层面 | 第56-77页 |
·介入设计类型 | 第57-70页 |
·介入设计手法 | 第70-76页 |
·介入设计手法对比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建筑单体设计层面 | 第77-91页 |
·介入设计类型 | 第77-83页 |
·介入设计手法 | 第83-89页 |
·介入设计手法对比分析 | 第89-9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四章 关于介入设计策略的若干思考 | 第92-100页 |
·介入设计策略的建筑现象学意义 | 第92-94页 |
·建筑环境质量和属性 | 第92页 |
·使用者的环境经历和意义 | 第92-93页 |
·建筑环境的社会和文化尺度 | 第93-94页 |
·场所和建筑同使用者存在的关系 | 第94页 |
·介入设计策略的程度及影响因素 | 第94-97页 |
·功能定位 | 第94-95页 |
·开发模式 | 第95-97页 |
·区域形象 | 第97页 |
·介入设计策略的历史角色 | 第97-9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五章 介入设计策略案例分析 | 第100-114页 |
·唐山市城市展览馆和公园 | 第100-107页 |
·设计背景 | 第100-101页 |
·建筑群体设计层面 | 第101-104页 |
·建筑单体设计层面 | 第104-105页 |
·介入元素分析 | 第105-106页 |
·设计思考 | 第106-107页 |
·上海同济设计集团新办公楼 | 第107-112页 |
·设计背景 | 第107-108页 |
·建筑单体设计层面 | 第108-111页 |
·介入元素分析 | 第111页 |
·设计思考 | 第111-11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结论 | 第114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1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7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-119页 |
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| 第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