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2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3-18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6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基本情况 | 第19-23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适用对象和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 | 第19-20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的基本情况 | 第20-22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情况 | 第22-23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6页 |
·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政策制定标准不够高 | 第23-24页 |
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个人账户缴纳存在差异 | 第24页 |
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适用对象不平衡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的成因 | 第26-34页 |
·萧山区政府对征地政策的贯彻执行不科学 | 第26-29页 |
·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与本区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考虑 | 第26-27页 |
·政府在征地过程中行政手段运用过多 | 第27-28页 |
·征地补偿标准不够高 | 第28-29页 |
·萧山区目前各类养老保障政策的归并和衔接条件不成熟 | 第29-30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缴费不统一 | 第29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参保类型不统一 | 第29-30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收支比例逐年降低 | 第30-32页 |
·萧山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 | 第30-31页 |
·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财政压力大 | 第31页 |
·养老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有效措施难以快速出台 | 第31-32页 |
·萧山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再就业保障政策推进困难 | 第32-34页 |
·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难转变 | 第32页 |
·增强就业优惠政策力度的阻碍较大 | 第32-33页 |
·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力量单一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萧山区与其他城市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比较 | 第34-38页 |
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目标比较 | 第34-35页 |
·失地农民参保对象比较 | 第35-36页 |
·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与管理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三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对比后的启示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完善萧山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建议 | 第38-48页 |
·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政策 | 第38-40页 |
·严格规范土地征用程序 | 第38-39页 |
·严格执行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 | 第39页 |
·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政策 | 第39-40页 |
·进一步完善提高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待遇 | 第40-42页 |
·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 | 第41页 |
·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待遇的增长机制 | 第41页 |
·放开基本医疗保险对失地农民的参保政策 | 第41-42页 |
·加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 | 第42-44页 |
·加强政府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领导 | 第43页 |
·健全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 | 第43页 |
·强化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 | 第43-44页 |
·健全和扩大基金管理服务网络 | 第44页 |
·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 | 第44-48页 |
·帮助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市场观 | 第45页 |
·开拓创业就业教育培训机制 | 第45页 |
·不断拓展就业服务网络 | 第45-47页 |
·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 | 第47-48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