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京旗科举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绪论 | 第7-13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学术史回顾 | 第8-12页 |
| ·本文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第1章 清前期京旗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确立 | 第13-24页 |
| ·顺康雍时期京旗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| 第13-18页 |
| ·宗学、觉罗学 | 第13-15页 |
| ·景山官学、咸安宫官学 | 第15页 |
| ·京旗官学教育 | 第15-16页 |
| ·八旗义学教育 | 第16-17页 |
| ·清前期京旗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| 第17-18页 |
| ·清前期京旗科举政策的确立 | 第18-24页 |
| ·八旗文试之始 | 第18-20页 |
| ·八旗武科的设立 | 第20-22页 |
| ·翻译科的创设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乾隆朝京旗教育及科举政策 | 第24-31页 |
| ·乾隆时期京旗教育的转折 | 第24-26页 |
| ·乾隆朝京旗教育的举措 | 第24-25页 |
| ·特点及收效 | 第25-26页 |
| ·乾隆时期京旗科举政策 | 第26-31页 |
| ·八旗文试和武试 | 第26-27页 |
| ·翻译科的开科与停考 | 第27-29页 |
| ·宗室科举的尝试 | 第29-31页 |
| 第3章 嘉庆朝之后京旗科举政策的演变 | 第31-38页 |
| ·整顿京旗教育 | 第31页 |
| ·八旗科举政策的演变 | 第31-38页 |
| ·驻防八旗科举政策的变化 | 第31-32页 |
| ·宗室科举政策正式确立 | 第32-34页 |
| ·翻译科 | 第34-36页 |
| ·八旗武科的废止 | 第36页 |
| ·京旗教育及科举由盛而衰 | 第36-38页 |
| 第4章 清代京旗科举的成就 | 第38-45页 |
| ·八旗科举中额与政治特权 | 第38-42页 |
| ·八旗乡试中额 | 第38-40页 |
| ·八旗会试中额 | 第40-41页 |
| ·翻译科及宗室乡会试中额 | 第41-42页 |
| ·八旗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| 第42-45页 |
| ·扩大八旗仕途 | 第42-43页 |
| ·八旗科举与教育相互促进 | 第43-45页 |
| 结语 | 第45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| 后记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