脆弱丝织品丝蛋白加固机理及其在文物上的应用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丝绸文物的考古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蚕丝的组成及结构 | 第12-13页 |
·影响丝绸文物老化的因素 | 第13-14页 |
·机械作用 | 第13页 |
·酸、碱对丝织品的影响 | 第13页 |
·光照对丝织品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·温湿度对丝织品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空气污染物对丝织品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微生物对丝织品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出土丝绸文物的保护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灭菌消毒 | 第14-15页 |
·清洗处理 | 第15页 |
·揭展 | 第15页 |
·丝织品文物的加固保护 | 第15-17页 |
·透明薄板夹衬法 | 第15-16页 |
·裱托法 | 第16页 |
·针线缝合法 | 第16页 |
·树脂模加固 | 第16页 |
·丝胶加固 | 第16页 |
·派拉纶加固 | 第16页 |
·微生物加固 | 第16-17页 |
·丝素蛋白加固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·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、技术重点与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9页 |
·技术重点 | 第19页 |
·技术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EGDE 与脆弱丝织品作用关系的探讨 | 第20-3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0-22页 |
·实验原料及其来源 | 第20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0页 |
·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20-21页 |
·测试及表征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2-35页 |
·应力应变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色差和硬挺度分析 | 第24页 |
·形貌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热性能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耐热老化性能的测试 | 第27-29页 |
·增重率 | 第29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13C核磁共振测试 | 第32-33页 |
·氨基酸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EGDE 与 SF 反应可能性的探讨 | 第37-4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7-40页 |
·实验原料及其来源 | 第3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7页 |
·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37-39页 |
·性能测试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7页 |
·形貌分析 | 第40页 |
·热重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FTIR 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XRD 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氨基酸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参与反应的 EGDE 含量的测定 | 第44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SF,EGDE,丝织品三者作用关系的探讨 | 第49-5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-51页 |
·实验原料及其来源 | 第4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9页 |
·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·性能测试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6页 |
·力学性能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形貌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SF/EGDE 加固样其他性能测试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SF/EGDE加固体系在文物上的应用 | 第58-6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8-60页 |
·实验原料及其来源 | 第5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8-59页 |
·丝绸文物的介绍 | 第59页 |
·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59页 |
·测试及表征 | 第59-60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8页 |
·数码图像观察 | 第60-62页 |
·应力应变测试 | 第62-63页 |
·SEM-EDS测试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热重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·结论 | 第69-70页 |
·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附:攻读硕士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成果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