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感性工学的女装设计研究与应用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高科技的发展促使消费需求的转变 | 第8页 |
·“感性消费”带来““感性设计”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论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2-14页 |
·论文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感性工学相关理论内容 | 第14-20页 |
·感性与感性工学概述 | 第14-15页 |
·感性的含义 | 第14页 |
·感性工学的起源 | 第14页 |
·感性工学的定义 | 第14-15页 |
·感性工学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·层化类别分类法 | 第15-16页 |
·感性工程系统 | 第16-17页 |
·感性工学数学模型 | 第17页 |
·模拟感性工程 | 第17页 |
·感性工学与设计 | 第17-18页 |
·感性工学与设计的关系 | 第17页 |
·感性设计与其他设计 | 第17-18页 |
·感性工学在服装行业的研究范畴 | 第18-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服装感性评价的维度 | 第20-26页 |
·用户感性的产生过程 | 第20-21页 |
·用户的认知(感性产生的范围) | 第20-21页 |
·用户的感性信息处理过程 | 第21页 |
·用户对服装主观感性评价的维度 | 第21-25页 |
·款式 | 第22-23页 |
·材质 | 第23-25页 |
·制作 | 第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装设计方法研究 | 第26-35页 |
·研究分析方法 | 第26页 |
·语义差分法 | 第26页 |
·形态分析法 | 第26页 |
·研究流程概述 | 第26-27页 |
·感性工学研究方法的导入 | 第27-34页 |
·建立词汇数据库 | 第27-28页 |
·建立样本数据库 | 第28-32页 |
·建立词汇评价量表 | 第32-33页 |
·建立设计知识库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装设计探索与应用 | 第35-73页 |
·本章研究思路设计 | 第35页 |
·本章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35-36页 |
·研究对象的界定 | 第35-36页 |
·研究内容的界定 | 第36页 |
·连衣裙感性设计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6-64页 |
·连衣裙感性词汇搜集 | 第36页 |
·连衣裙款式样品搜集与整理 | 第36-39页 |
·感性词汇评价量表建立 | 第39-42页 |
·连衣裙设计要素提取 | 第42-64页 |
·设计实践 | 第64-72页 |
·消费者感性需求的细分 | 第64-66页 |
·连衣裙的感性设计实践 | 第66-71页 |
·成衣展示 | 第71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·主要成果 | 第73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·不足 | 第73-74页 |
·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