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4-15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5-1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30页 |
·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6-2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6-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0-22页 |
·选题来源与基金项目资助状况 | 第22页 |
·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6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其主要特征 | 第22-24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的概念 | 第24-25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| 第26-28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 | 第26-27页 |
·本文的章节结构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30-52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30-40页 |
·契约理论 | 第30-36页 |
·资源基础理论 | 第36-37页 |
·知识治理理论 | 第37-40页 |
·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综述 | 第40-42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 | 第40-41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| 第41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收益和风险分配的研究 | 第41-42页 |
·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活动的研究综述 | 第42-45页 |
·知识识别和搜寻 | 第42页 |
·知识转移和共享 | 第42-43页 |
·知识整合与重组 | 第43页 |
·知识吸收 | 第43-44页 |
·知识创新 | 第44页 |
·知识保护 | 第44-45页 |
·基于知识属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研究综述 | 第45-51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的契约特征 | 第45-46页 |
·基于知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动因 | 第46-47页 |
·基于知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结构 | 第47-48页 |
·基于知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机制的研究综评 | 第48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3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动因分析 | 第52-63页 |
·知识的结构嵌入性及其对知识交易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·知识嵌入性的内涵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知识嵌入性对知识交易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契约的不完全性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与主体的有限理性特征 | 第56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知识交易的信息不对称 | 第56-57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 | 第57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知识交易绩效考核难度大 | 第57-58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机会主义与知识治理困境 | 第58-62页 |
·事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机会主义行为 | 第58-59页 |
·事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机会主义 | 第59-60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“锁定”效应 | 第60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4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结构 | 第63-79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结构的内涵 | 第63-72页 |
·治理结构的内涵 | 第63-64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所有权分配 | 第64-65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的共同治理特征 | 第65-72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控制权及其分配 | 第72-76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控制权的内容 | 第72-74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控制权分配 | 第74-76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索取权及其分配 | 第76-77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索取权的内容 | 第76页 |
·知识索取权分配对联盟产出的影响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设计 | 第77-78页 |
·知识治理结构组织体系设计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| 第77页 |
·知识治理结构组织体系构成与职责设计 | 第77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5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机制 | 第79-94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| 第79-80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机制的内涵 | 第79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机制的特征 | 第79-80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创新博弈分析 | 第80-82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溢出效应 | 第80-81页 |
·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构建 | 第81-82页 |
·知识保护机制 | 第82-86页 |
·知识保护的动因 | 第82-83页 |
·联盟知识保护的对象和实施主体 | 第83页 |
·知识保护方式及其选择 | 第83-86页 |
·收益分配机制 | 第86-87页 |
·收益分配机制的作用机理 | 第86页 |
·联盟最优收益分配比例的确定 | 第86-87页 |
·一体化机制 | 第87-89页 |
·一体化机制的实施条件和作用机理 | 第87-88页 |
·联盟层面知识治理机制的互补效应分析 | 第88-89页 |
·知识团队激励机制 | 第89-93页 |
·知识团队激励机制的内涵 | 第89-90页 |
·基于团队信任默契度的项目团队激励模型 | 第90-92页 |
·最优团队信任默契度的确定 | 第92页 |
·知识团队信任的培育 | 第92-9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第6章 案例研究 | 第94-123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概述 | 第94-99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的创立背景 | 第94-95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的建立与发展 | 第95-99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技术发展方向 | 第99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活动分析 | 第99-104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网络与治理问题 | 第99-101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网络中的主要知识活动 | 第101-102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治理问题 | 第102-104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治理结构 | 第104-107页 |
·联盟知识治理主体和相互关系 | 第104-105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组织模式 | 第105-107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控制权和索取权配置 | 第107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治理机制 | 第107-112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保护机制 | 第107-110页 |
·知识收益分配机制 | 第110-111页 |
·一体化机制 | 第111页 |
·团队激励机制 | 第111-112页 |
·政府在 TD-SCDMA 产业联盟知识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| 第112-117页 |
·TD-SCDMA 产业联盟发展各阶段的政府作用 | 第112-114页 |
·政府政策对联盟知识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| 第114-117页 |
·案例启示 | 第117-119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推进自主知识创新的重要组织模式 | 第117页 |
·知识治理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 | 第117-118页 |
·联盟主导企业是联盟知识治理的关键主体 | 第118页 |
·政府在推动联盟发展和知识治理中发挥决定作用 | 第118-119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119-122页 |
·实施开放型知识创新战略 | 第119-120页 |
·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体系 | 第120-121页 |
·发挥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中的作用 | 第121-1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结论 | 第123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37页 |
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37-138页 |
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 | 第138-139页 |
致谢 | 第1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