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肯定性行动的性质研究--以族群—象征主义民族主义为分析视角
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0页 |
导论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第三节 结构框架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理论基础 | 第17-23页 |
第一节 民族主义诸范式概要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族群—象征主义民族主义相关理论及概念 | 第18-21页 |
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分析设计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美国的族群与民族 | 第23-29页 |
第一节 美国的族群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美利坚民族 | 第25-29页 |
第三章 美国肯定性行动的性质分析 | 第29-50页 |
第一节 肯定性行动概述 | 第29-36页 |
第二节 肯定性行动的法理根据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肯定性行动的主要成果——三大民权立法 | 第38-41页 |
第四节 肯定性行动对族群联系和情感的影响 | 第41-48页 |
第五节 肯定性行动的性质分析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美国肯定性行动的延续问题 | 第50-57页 |
第一节 肯定性行动之争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肯定性行动渐趋受限的原因分析 | 第51-54页 |
第三节 肯定性行动的未来走向预测 | 第54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一、中文文献 | 第61页 |
二、英文文献 | 第61-64页 |
三、主要网站 | 第64-65页 |
后记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