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羊八井LHAASO实验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分布式电子学方案研究
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3页 |
·宇宙线物理简介 | 第13-16页 |
·宇宙线探测技术 | 第16-22页 |
·切伦科夫探测器原理 | 第22-24页 |
·切伦科夫辐射 | 第22-23页 |
·切伦科夫探测器 | 第23-24页 |
·国际大型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实验状况 | 第24-31页 |
·Milagro | 第24-26页 |
·HAWC | 第26-27页 |
·IceCube | 第27-29页 |
·ANTARES | 第29页 |
·超级神冈 | 第29-30页 |
·大亚湾 | 第30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LHAASO 实验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 | 第33-42页 |
·西藏羊八井大型高海拔宇宙线探测实验介绍 | 第33-35页 |
·探测器阵列设计 | 第35-37页 |
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 | 第37-39页 |
·光电倍增管选择 | 第37-38页 |
·原型小系统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 | 第38-39页 |
·读出电子学系统任务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分布式电子学系统架构 | 第42-71页 |
·集总式电子学系统架构 | 第42-47页 |
·大亚湾实验的集总式电子学系统 | 第43-44页 |
·超级神冈实验的集总式电子学系统 | 第44-47页 |
·分布式电子学系统架构 | 第47-60页 |
·分布式和集总式电子学系统架构对比 | 第49-51页 |
·IceCube 实验的分布式电子学系统 | 第51-55页 |
·ANTARES 实验的分布式电子学系统 | 第55-60页 |
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分布式电子学系统方案设计 | 第60-68页 |
·Offshore 电子学系统 | 第62-64页 |
·Onshore 电子学系统 | 第64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第四章 LHAASO 时钟系统方案初步考虑 | 第71-109页 |
·系统时钟产生 | 第71-74页 |
·系统时钟分配 | 第74-84页 |
·同步时钟分配方案 | 第74-76页 |
·异步时钟校准方案 | 第76-77页 |
·PTP 技术 | 第77-79页 |
·小白兔方案 | 第79-84页 |
·国际大型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实验时钟方案 | 第84-91页 |
·ANTARES 实验方案 | 第84-86页 |
·IceCube 实验方案 | 第86-91页 |
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时钟方案初步考虑 | 第91-106页 |
·系统时钟产生 | 第91-92页 |
·系统时钟分配 | 第92-102页 |
·时钟校准方案 | 第102-104页 |
·公共起始时间信息 | 第104-10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09页 |
第五章 光电倍增管读出方案 | 第109-151页 |
·传统电荷测量技术 | 第109-114页 |
·电荷—电压转换 | 第109-111页 |
·滤波成型电路 | 第111-113页 |
·模数变换 | 第113-114页 |
·波形数字化技术 | 第114-127页 |
·波形数字化方案 | 第115-117页 |
·ANTARES 方案 | 第117-123页 |
·IceCube 方案 | 第123-127页 |
·TOT 技术 | 第127-138页 |
·TOT 方案 | 第128-135页 |
·TDC 技术 | 第135-136页 |
·Milagro 方案 | 第136-138页 |
·基于 QTC 芯片的 PMT 读出方案 | 第138-148页 |
·QTC 芯片—CLC101EF | 第138-145页 |
·超级神冈实验中的应用 | 第145-146页 |
·基于QTC 的分布式读出电子学电路设计 | 第146-1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8-1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9-151页 |
第六章 分布式原理验证系统设计与测试 | 第151-179页 |
·系统整体结构 | 第151-153页 |
·时钟产生与分配系统 | 第153-159页 |
·时钟产生电路 | 第153-156页 |
·时钟分配电路 | 第156-159页 |
·总线与接口部分 | 第159-162页 |
·VME 总线接口 | 第159-161页 |
·USB 接口 | 第161-162页 |
·FPGA | 第162-164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164-176页 |
·时钟恢复质量测试 | 第164-169页 |
·恢复时钟相位测试 | 第169-173页 |
·传输延迟校准测试 | 第173-1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6-1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7-179页 |
第七章 原型小系统分布式电子学系统设计 | 第179-190页 |
·系统整体结构 | 第179-180页 |
·后端电子学模块设计 | 第180-183页 |
·FEE 模块设计 | 第183-188页 |
·基于TOT 技术电路 | 第184-185页 |
·电路校准设计 | 第185-186页 |
·其余部分设计 | 第186-1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8-190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90-193页 |
·总结 | 第190-191页 |
·展望 | 第191-1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2-193页 |
附录 1 原理验证系统 | 第193-195页 |
附录 2 原型小系统分布式电子学系统 | 第195-197页 |
致谢 | 第197-198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98-199页 |